藝術簡歷
劉雍,1944年生,生于一個布依族上層人士的家庭,貴州福泉人,做過筑路工、搬運工、機床工(1963—1973),藝術上全靠自學,先后在貴陽市工藝美術研究所(1973—1979)、貴州省美術家協會(1980—1990)、貴州省藝術館(1990—)、貴州文史研究館工作(2013—)。從事雕塑,壁畫、掛毯、陶藝、漫畫等項創作,以及貴州民間藝術收藏與研究。中國美協會員(1980—)、國家一級美術師(1994—)、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06年經國家發改委授予),貴州文史研究館館員(2014—)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1993—)、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1996—),曾任第五、六屆貴州省政協委員(1982—1992),第八、九、十屆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92—2007)。第九屆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宗教僑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8—2002)。
曾先后在“北京中國美術館”(1989)以及廣州“廣東民間工藝館”(1990)、中國香港“三聯書店”(1991)、臺北“漢唐文化中心”(1993)、法國的拉瑪特蘭市政府展覽館(1994)、巴黎“清畫廊”和“中國城展廳”(1994—1995)、奧地利利恩茨市“布魯克宮博物館”(2008)、和哈爾普圖恩市“女王獵宮”(2009)、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2011)、美國華盛頓“美國國會廣場”和“馬里蘭州大學展廳”(2012)、西班牙“馬德里中國文化中心”(2014)舉辦個人作品展和個人藏品展,作品還到過日本、挪威、丹麥、瑞典、斯洛伐克等國展出。500余件作品被博物館和收藏家收藏,其中:中國國家博物館2件(2007)、中國美術館89件(1982—1989)、法國現代歷史博物館23件(1995—2000)、維也納大學2件(2010)。作品兩次獲國際獎:第十屆讀賣國際漫畫大賽優秀獎(1989)、第八屆野間國際書籍插圖比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文化中心主辦)二等獎(1993),十一次獲國家獎,包括首屆中國漫畫最高獎《金猴獎》(1988)。有專著多部,包括《劉雍美術作品》、《劉雍漫畫集》、《貴州傳統蠟染》、《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全集·刺繡卷》、《貴州民族民間美術全集·蠟染卷》、《清代貴州土家族繪畫和木雕》、《中國工藝美術全集·貴州卷·刺繡篇》等?!段樾馒P侵犯劉雍知識產權案》由于時任省政協主席的貪官王富玉(2022年已被判處死緩)庇護被告,訴訟過程跌宕起伏,從2012年至2015年歷時三年,經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再經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判定被告剽竊原告劉雍作品11件成立,賠償人民幣30萬元。
貴州民間藝術和漫畫是劉雍藝術上的兩條根,在廣泛吸收中國古代青銅藝術、彩陶文化和國外現代藝術、原始藝術的基礎上,形成了他特有的“混血”藝術風格。
近年主要從事公共藝術創作,作品有:
北京“貴陽飯店”壁畫《夜郎的慶典》(1984);
北京八達嶺《修復長城紀念碑》(1987);
貴州省政府贈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禮品——木雕蠟染座屏《苗嶺歡歌慶港歸》(1997與潘志星合作);
貴州省政府贈澳門特區政府禮品——鑄銅鑲寶石《歡樂鼓》(1999與潘志星合作);
貴州省圖書館外墻大理石浮雕《文字、典籍、圖像》(2000—2003);
貴陽“夜郎文化廣場”主題雕塑《夜郎鼓》(2002);
貴州省花溪國賓館雕塑壁畫群(2004);
六盤水市月亮河景區鑄銅《布依神鼓》(2005);
貴陽大劇院雕塑《盛世鼓》、浮雕《音樂、戲劇、舞蹈》、《苗族民間故事》(2006);
黃果樹演藝中心浮雕《黃果樹大瀑布的傳說》(2006);
貴州省民族文化宮鍛銅《民族之魂圖騰柱》一對(2007);
貴州省科技館主題雕塑《金鳳凰從這里飛起》(2008);
貴州民族學院圖書館學院外墻大理石浮雕《貴州民族文化集粹》(2009);
貴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雕塑《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掛毯《苗族神話傳說創世記》(2010);
中國綜合研究院(深圳)鑄銅雕塑《知行合一》(2012);
貴陽機場航站樓浮雕《和諧貴州》(2013)。
2017年:創作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雙百工程”中重大歷史題材美術作品鑄銅浮雕《夜郎古國》。
參與“人民大會堂貴州廳”重新裝修項目的設計,創作了十個柱頭鼓面裝飾,并與潘志星合作大理石浮雕《民族團結之歌》、《黃果樹大瀑布》,設計方案已通過審查,有待實施。
《人類命運共同體》鍛銅 120×60×250cm 貴陽奧體中心大堂,小稿維也納大學收藏
《鴿頌》木雕 40×30×70cm 1986年參加“紀念國際和平年展覽”,中國美術館收藏
《知行合一》鑄銅 215×125×140cm 2010深圳綜合研究院收藏
《進化》鍛銅、不銹鋼結合 297×90×173cm 2010年
《春風吹又生》鑄銅、木雕結合 25×15×50cm 1995年
《清風徐來》不銹鋼模型
《我的青春祭》鍛銅 186×100×218cm 2022年
一個夜郎人的世界
文/劉雍
1982年,在中國美術館圓廳舉辦了《貴州學習民間工藝新作展》,我的50件具有貴州地方民族風格的陶器參加了展出,其中的49件被美術館收藏。專家們對這些作品給予了一致好評。但是,展覽之后,我日益感到自己的創作前景存在著潛藏的危機:隨著世界上各種美術思潮不斷涌進中國,美術界發生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我再按原有的模式進行創作,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很多人——包括對我友好的和不友好的都斷言:劉雍就這么點本事,已經江郎才盡,無非是能畫幾張漫畫,做幾個罐子而已,出不了大作品。展覽期間,全國美協主要領導、漫畫大師華君武請我和一位雕塑家吃飯,席間說:“有些畫種之間是不好相比的,比如,漫畫就無法與雕塑相比……”當然,作為漫畫家他可以如此謙虛,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大畫種也有的是小的和平庸的畫匠,而小畫種也能出現卓越的藝術家,難道一幅成功的漫畫的價值就一定低于一件成功的雕塑的價值嗎?藝術發展到高級階段往往就超越了某一個畫種自身形式的限制,此時我第一次無意識地把雕塑和漫畫這兩個相距甚遠的藝術形式聯系在一起,得到了后來將漫畫與雕塑雜交的最初啟示。那次展覽之后的幾年時間里,我處于一種苦悶、徘徊的狀態。一方面不甘心沿用原有的表現形式和方法進行創作,這一半緣于我不愿意重復自己,另一半則緣于當時出現了不少摹仿我這種形式的作品,倒了我的胃口;另一方面我還沒有找到新的突破口。當時的感覺就如同生長在中生代晚期的爬蟲類遇見了冰河時期,覺得無所適從。況且我只能算中生代末期先天不足的產兒,一個夜郎人的世界無法與巨大的恐龍相比??铸埶篮罂梢粤粝氯缂o念碑一般宏偉壯觀的骨骼化石,倘若我消亡,則留不下什么痕跡?反復思量,本人沒有堅實的寫實工夫,搞不了“照相寫實主義”,又缺乏現代意識,也搞不了“達達主義”和“行為藝術”,要想繼續生存,只有一條路走,那就是不斷進化,不斷更新自己,哪怕步履笨拙艱難,甚至是痛苦。也許我沒有能力完成進化全過程,只能死在前行的途中,但總比躺下來等死強。大約是我那一半布依族、一半漢族的基因,在冥冥之中給予啟示,我從直覺上喜歡生物學中“雜交優勢”學說,并有意無意地將之應用到美術創作中。在這以前,我已經進行過兩次“雜交”。第一次是在漫畫中融合了裝飾畫的技法,第二次是在陶瓷造型和紋飾上嫁接了貴州少數民族染、織、繡的裝飾意味。
“漫畫時期”是我步入美術領域的第一個階段。當我還是一名中學生的時候,就開始在貴州的“刺藜”漫畫窗上發表了幾十幅作品。后因“家庭問題”不能升學,又找不到正式職業,終于失去了繼續發表作品的權利?!拔母铩逼陂g,我在一家工廠開鉆床,根據自己的感受,偷偷地畫了一套組畫——《顛倒的年代》。這套組畫包括《人的命運》、《神的遭遇》和《當代英雄》三個系列。其中《顛倒的年代》表現了馬戲團里不是人馴獸,而是獸馴人,狒狒讓人倒立,人被獸所征服,人獸性化了;《諸葛亮遇到豬八戒》表現的是智慧遭到愚昧的欺凌;《天真之死》表現的是如臨大敵的秦始皇兵馬俑在處決一個被倒吊著的布娃娃,還有被囚禁的自由女神,被逮捕的文藝女神以及被貧困和饑饉像割麥子一樣割斷脖子的農民等。1989年元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一個夜郎人的世界”展出的陶塑和木雕作品中,有一些作品,如《被丑吞噬的美》、《梁山伯祝英臺與禮教》、《為虎作倀》和《有奶就是娘》便是當年構思的移植和延續。“民族民間化時期”是我創作發展的第二個階段。作為一個布依族的后代,我對民族民間藝術有著天然的情感。我曾數十次深入到苗鄉、侗寨、布依山村,被那些精美無比的刺繡、挑花、蠟染、銅鼓所深深折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貴州這片神奇的土地哺育了我的藝術,并賦予我的藝術以生命。同時我又為民間藝術飽受摧殘、鮮為人知而且面臨失傳的危險而深感痛惜。于是我把整理、繼承、發揚貴州民族民間藝術當作自己的責任。我想到,漫畫家少有去搞陶藝和雕塑的,陶藝家和雕塑家也少有將漫畫構思運用于他們的作品之中,而我兩種藝術都掌握一些,為什么不能再來一次“遠緣雜交”?但我又不打算用陶和木來復制漫畫,像國外的漫雕那樣。這種“雜交”的產物,不僅應具有漫畫的構思方法,同時在取材上,還應具備永久的寓意,藝術處理上具備雕塑和陶藝的特質。懂得生物學的人都知道,雜交的產物可能具有雙親的優勢,也可能具有雙親的缺陷,甚至是丑惡的畸形兒,不知我的作品屬于哪一類。帝通過千里眼、順風耳這等小人獲取信息,可這些信息的可靠性又有多少?我用生活里遇見的兩個最津津樂道于打小報告的人的形象塑造了它們?!渡胶=洝防镎f:“讙朱國……人面有翼,有翼不足以飛”,不能飛的翅膀只能是一種裝飾,這就是《讙朱國君》。這次展覽中爭議最大的作品便是《佛頭著糞》,人們對它評價不一。知的人創造了神并崇拜它,無知的鳥卻不領會這些,難免會有不敬之舉——飛到佛頭上出恭,使得無比神圣的佛爺變成了可笑的三花臉,可見,“全能”的神未必全能,“有知”的人未必有知。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是這樣的:“文革”期間,一塊巨大的鋼筋水泥宣傳牌上畫著揮動小紅書的“林副主席”,一對不知趣的燕子飛到正對著林的頭部上面的邊框上去筑了個窩。這大不敬之舉惹怒了造反派的頭目,但“打反革命”對燕子是無效的,于是決定搗毀燕巢,但宣傳牌太高了,竹竿夠不著,用槍打又怕誤傷了“副統帥”。當初畫“林副統帥”時是搭了架子的,專為這再重新搭架子似乎太費事了,弄得騎虎難下,最后不了了之。頭頭們路過這塊牌子時只好把頭低下或轉開,而群眾走過時則故意多看幾眼,然后會心地一笑。這件事使我難以忘懷,后來就變成了作品《佛頭著糞》,我還把這個構思畫成了漫畫《神·人·鳥》。
作為一個貴州人,一個布依族的兒子。我為人們總把“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以及“黔驢技窮”、“夜郎自大”和我的家鄉聯系在一起而深感不平。地處夜郎故地的貴州現在仍然比較貧窮落后,這是不幸的,夜郎人的后裔因而有些“自小起來”;但在貴州保存著我國最為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單就這一點而言,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藝術家又是有幸的。除了上面講述的外,我還要通過我的作品讓人們對貴州少數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有所了解:夜郎的開國君主多同,傳說是從竹子中生長出來的。他就是詢問“漢與夜郎孰大”的那位老祖宗,我用當地出產的竹制現成品構成了這件《夜郎竹王》的肖像。在壁畫《競渡》中我試圖再現兩千年前夜郎人的一次節日慶典。而《牯藏節》表現的是具有儺文化色彩的剽牛祭祖儀式?!陡咝潦系呐畠骸穭t塑造的是一位先為國家的存亡、后為父王的信譽獻身的少女形象?!洱埖募漓搿贩从车氖乔逅蠚g騰的龍船節。此外還有一系列描繪苗族史詩的壁掛和數百件小陶藝作品。在它們身上都寄托著我這個夜郎人的后代、布依族兒子對故鄉的一腔深情。在我創作的航道上,有著三個具有強大引力的漩渦:第一個是中國文人畫的傳統,第二個是西方現代派藝術,第三個是國外原始藝術。我既要借助它們的力前行,又不能卷進去隨波逐流,因為我始終不渝追求的目標是:中國氣派、地方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個人風格。一個藝術家,不但整個作品應有自己的風格,每件重要作品也應有區別于其他作品的獨到之處。既不抄襲別人也不重復自己,因此我把“題材多樣化、形式手法多樣化、材質多樣化”作為我的另一個追求的目標。
原載于《美術》1990年6期
《歡樂鼓》鑄銅 300×180×200cm 1999-2003年 貴州省政府贈澳門特區政府禮品、小樣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盛世鼓》鑄銅 220×150×150cm 2005年 華電集團總部收藏小樣 42×42×69cm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夜郎鼓》鑄銅 500×630×120cm 2003年 貴陽烏當區夜郎文化廣場雕塑
《鐘鼓和鳴》鑄銅 90×90×140cm 2008年入選中國工藝美術大展
《布依神鼓》鑄銅 3600×1200×1000cm 2005年六盤水布依族風情園鑄銅雕塑
中國美術界的一個特殊個案
文/鄒文
華君武先生認為:“在我國兼漫畫、雕塑、陶藝、工藝于一身的僅劉雍一人;創作集諷刺幽默、裝飾于一爐的又推劉雍。”此番評論已將劉雍推上中國當代美術史研究的手術臺,使他成為一個重要的個案。首先,劉雍作品涉及到中國美術傳統怎樣延續的問題。高度成熟和完善的“中國畫”作為一種主干形態,幾乎已完全等同于“中國美術”的概念。劉雍卻沒照“芥子園”之類的路標走向這個瓶頸。雖然失去了很多現成的臺階,但免于被千軍萬馬的中國畫畫家埋沒的厄運。他帶著在野派的風塵,從“旁門左道”來到美術史中,這提醒我們,中國美術的大樹,其實不只“中國畫”這一個分支。中國美術傳統的本源,應該到文人畫成熟之前的六朝,漢唐時代去追溯。劉雍的作品,正是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藝術輝煌的折光。中國當代美術史,該為出現了一些非文人畫的、成熟的藝術家如劉雍等人而慶幸。劉雍藝術在貴州的發生,還可引發藝術形式與人文環境、地緣環境的關系的思考。劉雍土生土長的貴州,地區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然而它卻像古代社會產生彩陶、青銅器、畫像石、佛教造像一樣,以貧瘠的經濟提供了藝術的沃土。經濟的發達與藝術的發達或許并不成正比。劉雍以他的藝術的成功支持了這種假設。落后的環境使他和大一統的美術主潮脫節,不會被傳統藝術的負面影響所污染。清貧、天然地扼制了劉雍的物質欲,令他把生命的意義更多地寄托在藝術上,獲得了20世紀藝術家難得的熱情驅動。所以,他的藝術如此高產。獨立的品格和自由的精神對于一個藝術家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這是劉雍個案的又一個典型問題。獨立的品格是指在他人風格的裹挾下,在既有形式和法則的遙控中,能夠把握住自己客觀個人的價值;自由的精神是指藝術家能在創作時始終隨心所欲并敢于反常。劉雍的成功,證明這種品格和精神是十分要緊的。
思想性是劉雍作品的顯著特征。他大部分作品,都發端于耐人尋味的立意。這得益于他很早從事漫畫創作的經歷。漫畫總是要求把形式簡化到最低限底、無限上升內涵的重要性。漫畫創作訓練了他的敏感,思想深度隨漫畫的日益精深而跟進,把一種高品味的資質帶進了他的所有創作中,這是使他作品絕不流于小品的前提保證。他的藝術面貌與其說是借助藝術風格形成的,不如說是依賴表述獨見而實現的。事實上,思想性之于他作品的重要,已然突破了民族的,地域的圈劃。這對一個“沒有民族性就沒有世界性”觀點的篤信者來說,并不輕易。他曾經一度在都市觀眾的慫恿下滑入80年代“貴州美術模式”的誤區,但這一模式罕有思想性的特征,幫助他從小范圍的集群認同里區別出來。他關心的問題,經常反映了世界輿論的共同興趣。漫畫《方舟的沉沒》,嘲諷了人類社會互相傾軋內耗的丑惡面,乃是國際綠色和平思潮的藝術引申。他以較長的時效和較廣的傳布范圍作寓意的選材尺度。使個別的、區域的問題退居次要。在藝術形式上,他卻頑固地恪守民族化的個人風格,突出中國文化尤其是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的性格。一眼就能從他作品中,讀出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關系。內容上追求世界大同的思想性和形式上堅持風格獨特的民族性這種矛盾,被他以“雜交”的主張作了僥幸成功的共生。兼收并蓄的創作方法幫他協調了各種矛盾,矛盾兼容為多樣性使他的藝術作為非同一般。多樣性直接體現為材料、題材、手法的不拘一格的運用。他擺脫了對平面(紙布等)繪畫載體的依賴,偏愛選取實在的材料,如石、陶、木、金屬、紡織品等,從體量上保證了他作品的視覺沖擊力,讓人直觀地想到青銅時代的藝術品,敦實、厚樸、具有濃烈的視覺份量和金屬感,絕無纖巧柔媚的小品氣。對三維的立體物象,他經常以線的理念來度量規整和秩序化。他的雕塑缺乏渾圓的轉角,棱角突出,線條勁直,甚至不能照顧全方位的審美適應。觀者被限定在特定的角度,才能獲得接近作者初衷的美感。他不因整體絕對犧牲局部,反重視細節、局部的營養,以求對整體持補充、延展和強化。在平面創作如漫畫、裝飾繪畫上,他卻又強調雕塑感,以三維藝術特有的體量感和穿透力,來錘煉線
和形,把材料的厚重、彈力、強度注入到平面的線中,以單元的重復模擬音樂節奏。某一形連續排列,在單元面積中集體突出的方法,常使劉雍的雕塑獲得秦漢藝術品環帶裝飾的異曲同工之妙。這種滿密的構圖,是對中國文人畫蕭疏、輕淡、松散的反動和實破、多樣性是劉雍作品的總體特征,而濃烈厚樸則是他個人風格的顯明的標志。內容的濃烈體現為主題思想的深刻;形式的濃烈表現在體量的敦實厚重,做工的謹嚴,構圖的豐滿以及數量的充盈。盡管劉雍由于大面積地采用規整、秩序和集約的手法創作,使作品罩上揮之不去的有些冷竣的理性色彩,但他的作品仍然不失底蘊豐富,充滿張力的美,濃烈便是那種貴州酒一樣的后勁。他的包容性和綜合力,使他收藏了泉涌的才思,無盡的創作沖動。面對他的作品,必會感到一個旺盛的季節。
中國美術史的研究者們,如果愿意多在類似劉雍的個案上,尋找各種遺傳和異化的原因,就能幫助讀者獲得關于中國傳統美術的全面印象,也會使中國現代美術的園地,有更多的花色。這本畫集的研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以上文字,大約寫于15年前。15年后的今天,劉雍告訴我打算作為后記用在他的作品集中。我十分惶恐地管他要來,想趁付梓前的最后機會,刪改去15年前的不成熟不恰當不精道的文字。但重讀這些文字,我住手了,決定不做刪改,好留下一個真實的“水位”刻度參照,看劉雍漲了、抑或落了。中國拆了那么多舊的引來那么多抱怨,我不對15年前的文字拆舊建新,或許更有助于認識真相的劉雍。
我先要抱歉,以前的文字虧待了劉雍,評價不充分,有點像電視節目介紹嘉賓。對他的很多代表作,沒有賞析;對他的為人,也欠描述。讓這15年前的文字,像速寫而不太像寫實油畫。15年來劉雍如此進步,以前的文字顯然不敷寫照!但我又很慶幸,由于評價不足留有余地,以上文字并無溢美之詞,就算當年犯了中國美術評論家的流行病——委婉討好文章委托方,用讓評價對象高興的字詞、比較、眼光、觀點來精神行賄,也由于這位委托方的進步,變得當之無愧于從前的恭維、推薦,而顯出了自己的前瞻力。請注意我當時的標題,沒有像有的人在劉雍的名字前加“貴州”、“夜郎國”或“少數民族”一類的定語,我從來認為劉雍的個人風格,當得起中國乃至國際的比對;劉雍的成就,遠不能被“貴州”或“少數民族”的有限評價框定。劉雍藝術的地區特色和個人標識鮮明但確乎內置著普世價值。他屬于世界。
15年來,劉雍不斷探索、不停進取,自證他的靈魂永遠不安,從漫畫時期、陶器時期、混血時期到公共藝術時期,他的人生軌跡完全與宇宙的膨脹同步一致。從平面向立體轉移,從小幅向巨構擴張,從單純往多元增殖,劉雍一直在努力進步,不斷撐破窄化、定評或舊的認識、印象,給人驚喜。他以旺盛的可持續發展狀態,置我15年前的文字于尷尬,也證明縱有美評,實至名歸,經得起歷史的評價。從前預示未來,劉雍一定還會大有作為。請觀后效!
2011年12月12日于清華園
(鄒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仃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美協陶藝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高辛氏的女兒》陶藝 90×35×100cm 1987年 中國美術館收藏
《神獸》陶藝 40×26×86cm 1988年 入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陶瓷4》
《野豬尊》陶藝 28×14.5×11cm 1978年 中國美術館收藏
《鳥紋扁瓶》陶藝 16×9×35cm 1980年 中國美術館收藏
多才的藝術家
文/方成
漫畫是一種特殊藝術形式,它是畫,卻比別種畫有更多靈活自由,且有語言功能,可作評議,因此成為報紙刊物的亮點。報刊發行主要在城市,漫畫家也就生長在城市,出身農村者少,山區也不多見。劉雍是出生于貴州山區布依族的漫畫家。他的漫畫作品有著不同一般的特色。在他的家鄉,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多種民族融洽相處。各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文化藝術,他們的挑花、刺繡、蠟染、陶器、面具等傳統手工藝綺麗紛呈。終日耳濡目染在這種濃厚的藝術氛圍中,培養出好學的劉雍。他從開始學習到自己獨出心裁地創作,幾十年一步步深入藝術的殿堂,從剪紙、陶藝、木雕、石雕、青銅器又旁及掛毯、屏風以至整個公共建筑的環境藝術綜合設計。形成了他獨特的造型風格,名揚海內外。其實他的藝術生涯是從漫畫創作開始的。
在那人妖顛倒、無法無天的“文革”的年代,害國害民的一切激起劉雍的義憤。他拿起匕首投槍般的藝術武器——漫畫,對“四人幫”之輩進行撻伐,在險惡情勢下開展藝術地下活動,畫出《顛倒的年代》系列漫畫作品,直到近年才有部分得以發表??纯雌渲械摹额嵉埂贰ⅰ睹糟贰ⅰ冻髳旱膭倮摺?、《有奶就是娘》、《為虎作倀》等等,可知畫家當時的心境,實是悲憤到了極點。后來他在從事其他種類藝術創作的同時,也繼續不斷地發表漫畫,并多次獲獎,其中包括中國漫畫最高獎“金猴獎”和從外國獲取的漫畫獎。他的七十六件漫畫被法國現代歷史博物館收藏。劉雍是兼備雕塑和漫畫才能的藝術家。他的雕塑中有漫畫,如根據漫畫創意制成的木雕《為虎作倀》、《有奶就是娘》和陶雕《被丑吞噬的美》等等。他的漫畫里也具備雕塑式的造型方法,如《無題》、《墻外香》、《衙內犯法》、《神·人·鳥》、《超載》等等。其技法明顯帶有雕塑作品講求的觀賞性和立體感,一筆一畫和造型結構都極具裝飾性,一絲不茍。劉雍的許多漫畫都是這樣的,這成了他的一種藝術特色。他的藝術根源在本土,同時也從海內外其他種類作品中汲取補充,其作品的民族特色十分鮮明,給人以深刻印象。
漫畫藝術講求構思奇巧動人,在繪制上要求有較高藝術技巧。劉雍的漫畫都很講究,有的可制成雕塑,如前所提及的幾件作品,有的可以制成浮雕和掛毯,如《超載》、《飛天》、《各不相讓》、《全不頂用》,或印成賀卡或其他小型畫片,像《死水》、《露馬腳》這樣的畫,也可單印作他用。他早年的漫畫《末日》等作品的藝術構思和繪制都是精美的,所繪制的書刊插圖也很精巧。劉雍是一位很嚴肅認真的藝術家,創作勤奮,處處求精,這是很值得現在的年輕藝術家學習的。
注:本書中文章有關人士的職務以該文撰寫時為準
《安全》1988年獲“第十屆讀買國際漫畫大賽”優秀獎
《筑巢引洞》2000年入選中國漫畫展
《功夫在作品之外》漫畫 1982年
《牧歌》1986年入選“世界漫畫展覽”
《侗寨醫訓班》剪紙 1976年 入選“雙慶全國美展”刊載于當年的《美術》雜志
看劉雍的作品有感
文/李硯祖
我第一次看到劉雍先生的作品是1989年初,他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作品展覽,濃郁的貴州民族風情、強烈的個人風格,震撼著我的心靈,也引發了我的思考。其后有多次機會看到他的佳作,如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展覽,在貴陽考察時還專程看了貴州圖書館等公共建筑上他創作的壁畫、雕塑等公共藝術作品,報刊、雜志上發表的作品就更多了。我與劉雍先生也有過多次交往,但當看到劉雍先生這本美術作品集并囑我寫序時,我發現,我面對的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劉雍。作為當代中國杰出的藝術家,他身為布依族,來自“夜郎國”,他的藝術有著貴州的風格,但又不止于貴州,它應是屬于中華民族的,尤如他的血統一樣,父系的布依族血統和母系的漢族血統的結合,這天生的因子不僅鑄就了他那顆不安份的心,更重要的是成就了他那既屬于貴州又超越于貴州地域的藝術及其成就。他及其藝術應是一大本書,需要認真地釋讀。對此,我想說三點自己的認知:
一是對他成長歷程的認知。劉雍可以說出身于少數民族上層世家,但民族的苦難乃至戰亂,其祖父輩的命運似乎不濟。而生長于新中國的劉雍,個人的生存及環境乃經由社會政治之手而維系于父輩的成份和德行。家庭成份成了家庭所有成員必須背負的無形重擔,沒有像樣的工作,只能去干最累最臟的活,但對于劉雍而言有這苦活亦是大幸了,畢竟有了一個飯碗。我讀劉雍這本藝術作品集中有關自述時,想到了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劉雍年輕時的磨難,是取經、修成正果過程中必經的過程,雖然一個藝術家修成正果不一定非要如此,在今天看來,只能作如是想。人生歷程中有此一段苦難,不免有些遺憾,但這亦使劉雍很早就得以在艱苦的大熔爐中磨練,成就了他的人格意志和對人對社會對藝術的認知。唯有此,才能有我們今天看到的劉雍。
二是劉雍先生的藝術成就具有非凡的獨特性,其成就可以用巨大來形容。今天中國高校中的藝術學子的已達數百萬,但劉雍卻始終都是一個藝術的自學者。我以為,正因為缺少了這一環,更加凸顯了劉雍的不凡與杰出。在歷史上,很多在藝術上有巨大成就的人都沒有進過藝術專業教育的大門。我們評價一個藝術家成就依據的是其作品,而不是他的學歷和資歷。試想,當今每年畢業的幾十萬美術、設計的藝術學子,今后能有多少像劉雍一樣的人呢?是否經過專業院校學習不是成就藝術大家的決定性條件,劉雍證明了這一點。劉雍以社會為自己的大學,以中國民間的、民族的藝術和藝人作為自己的老師,他的藝術生涯與民間與社會是密切相系的。在這本具有總結性的畫冊中,他把自己的藝術生涯分為漫畫時期、陶器時期、混血時期和公共藝術時期,每一時期大約十余年。這四個時期的形成可以說是其自我努力和社會需要相結合的產物。值得注意的是,他從漫畫時期轉向陶器時期,開始形成自己作品的風貌正是從真正接觸貴州的民間藝術之后,也可以說他的藝術道路在這時才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向。貴州是一個多民族集聚地區,民族工藝和藝術的歷史悠久,資源極為豐富,劉雍可以說是得天獨厚又獨具慧眼。民間藝術是一切藝術之根,只有從此起步,才能茁壯成長,劉雍的成功證明了這一點。
第三,關于劉雍的藝術作品和風格。劉雍創作的作品數以千計,從最初的漫畫作品到大型公共藝術作品,題材、形式、材料、技法多種多樣,難以一言以蔽之。我以為,可以歸結為三點:一是無論繪畫、陶器、雕塑等公共藝術品,劉雍的作品有一個統一的特征,就是其裝飾性。即使他創作的漫畫、插圖也充滿了與一般漫畫家、裝幀藝術家不同的裝飾性因素。這種裝飾性又是貴州地域性、民族性的一種表現和反映。二是他把握了藝術的真諦,善于利用各種材料、工藝和藝術造型方法,并將其統合起來,陶瓷、雕塑作品中對裝飾紋樣的運用即是一例。他善于將繪畫、工藝、雕塑、裝飾結合和統一起來,創造了極其豐富的藝術表現語言;他善于將貴州民族藝術的精華發掘出來,成為貴州民族藝術的使者,但又不止于此,他的獨特之處更在于他對于地域性的超越,他廣泛地學習中國的其他藝術,一手伸向民間,一手伸向傳統,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原始彩陶、古代青銅器、唐代染織工藝裝飾的影子,也隱約可以看到西方藝術的影響,他廣泛學習和涉獵,大膽創新與綜合,其目的和標準只有一個,即藝術形式的自我創造和完美塑造。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其第三個方面,即他的藝術形式和風格,既是貴州的,有地域的民族的特色,又是超越于地域的,這一點極為可貴。作為藝術家,他學習民間藝術,但自己并非民間藝人,民間藝術只是養料而非自己藝術創作的目的,這就需要極大的努力和極高的心智,才能既學于民間又出于民間而自成一系。劉雍的藝術屬于貴州,但又不限于貴州而屬于中國、屬于世界。貴州民間藝術的營養是其藝術之基礎和核心。劉雍先生的藝術觀念是最前衛、最深刻的,他的藝術創作不僅是其藝術才華的結晶,亦是其人品和人格理想的結晶。他為人正直,心胸坦蕩,嫉惡如仇;一心為藝,終身探求。由此可以相信,劉雍先生將會為我們這一偉大的時代和民族創作出更多、更為優秀的杰作!
2011年10月19日于清華園
(李硯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原史論系系主任、《藝術與科學》主編、全國教學名師、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銅鼓坪》大理石 直徑1036cm 2000年貴州省圖書館庭院浮雕
《蚩尤》木雕 65×52cm 1988年
上:《苗族古歌—蝴蝶媽媽》350×120cm
下:《四月八節日的傳說》350×120cm 中國美術館收藏,畫稿獲聯合國教科委組辦的第八屆“野風國際書籍插圖比賽”二等獎,入選1991年布拉斯提拉法國際書籍雙年展
《苗族神話傳說—創世紀》800×230cm 2010年貴陽奧體中心絲織掛毯
眾家評劉雍
——華君武(時任全國美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漫畫大師)
劉雍剛剛步入藝林之時,我便為他內容深刻、形式完美的漫畫而贊嘆。在中國美術館看到該館收藏他的數十件陶藝,又為他把民族的、古老的與西方的現代藝術“化合”得那么高明而驚喜不已。近年來他又創造出把紛紜世態提煉到哲理高度,運用陶塑、木雕、壁掛等等形式來表達的新奇品種,這更使我傾倒折服……他創造的本錢與能耐何來我多少知道一些。在那個幾乎荒唐的年代,由于他出身不好被斷了升學的門路,這位頑強勤奮的布依族青年竟把貴州的深山大嶺的布依村、苗瑤寨視為學府,拜心靈手巧的山民為師。出自老師們之手的挑花、刺繡、蠟染、面殼等等盡是他的藝術教材,如此這般的學歷與科班出身的藝術家大異其趣,使劉雍擁有無比豐富、與眾不同的藝術本錢和練就非凡的能耐。至今他的藝術創造能夠發射出令人目眩的奇光異彩,如今他的藝術光彩已漸從國內射出國境,也就不足為奇了。我說劉雍,說得既不詳也未必確,劉雍其人其藝如何,還是請“聽”他擺在這里的作品闡述吧。
——廖冰兄(漫畫大師、時任廣東省美協副主席)
劉雍不是把古代的那些東西拿一點來這里添一添,那里加一加,而是把這些東西吃透了,消化掉以后,融合在一塊兒,成為自己的作品。他另外的本事就是能將漫畫與工藝美術融為一體,將漫畫的體裁運用到工藝美術創作中,而且搞得那么好,如《佛頭著糞》《被丑吞噬的美》《安全》等作品。將漫畫與工藝美術結合在一起在中國是有傳統的,如漫畫界的老前輩張光宇、張正宇、張仃等都畫裝飾漫畫,而且也都搞工藝美術?,F在這個傳統還有很多人在繼承,劉雍也搞出了名堂,熔古今、中外、土洋之美于一爐,把漫畫和雕塑合為一體,形成自己鮮明的風格。
——丁聰(漫畫大師、時任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主任)
劉雍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藝術家。他是個地道的貴州少數民族文化人,沒有“名師”指點,也并非出自某個名牌院校,他全靠自己的智慧和對他的母體文化的真心實意的熱愛與珍重。正是以這種難得的真情為原動力,正是這樣如癡似狂的真情,以及自覺的使命感,才能成就了這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創作出今天所完成了的和尚未完成的大量的陶雕、木雕、鑄銅雕塑如《高辛氏的女兒》《有奶就是娘》《夜郎鼓》《進化》等精美作品。在他的這些作品中,可以讓人想到古代中國的青銅器,少數民族慣用的各種圖式,但他不是簡單的抄襲拼湊,而是得到他智慧的漂移之后,才成了今天呈現出的既有宏偉氣勢,又古樸單純的造像。我為劉雍高興,為他自豪。
——田世信(著名雕塑家、中央美院教授)
劉雍既是我多年雕塑道路上的同行者,也是聲氣相求的朋友。論者將我們都當作“貴州現象”的代表性符號,而我把這當作我們之間的緣分。他的銅鼓系列,以巨大的體量呈現雄渾的氣勢,以多彩的形象符號傳達民族、宗教、歷史的豐富內涵,表現了他在溝通傳統工藝與現代手法、民族語言與世界語言上的游刃有余,成為貴州雕塑群落中一個鮮明的代表性符號。優秀的藝術家像一個熔爐,讓生活的苦難,復雜的情感和豐富的藝術形式在心中燃燒,最后雜質褪盡,藝術的精神由此涅槃。劉雍以本土文化和自己的生活經歷、藝術天分投入熔爐,鍛造出了貴州雕塑一個不可復制的樣本。
——劉萬琪(“國之大匠”著名雕塑家、貴州大學教授)
劉雍先生鈞鑒:閣下所賜杰作,吾已陳設于漢學系。旨在供諸君賞之,有觀者,或驚嘆不已或若有所悟,或嘆為觀止!君以銅為材,意在弘揚中華文化。如巨鼎、若編鐘、似吳鉤。閣下之大作,如鼎者,可見文化之悠久、若鐘者,可見凝之音樂,似劍者,可見寒光射長空。公之作品,線條古樸,遒勁有力。頓處似泰山,雷擊不動,圓者若太極,陰陽一體。公選材意在和平,足見先生悲天憫人之心。為藝術者,必當如此,不然,不能以作品警醒天下蒼生;為大師者,也必如此,否則,焉能以藝術展現人性純真!五洲為一家,愿同生于和平世界;慈鴿懷幼子,畜牲尚可包容吾輩,叫吾輩如何不感動?不汗顏?在下愿與公共祈——世界和平。余愿再雍公不吝賜作,感激之至。恭頌六時吉祥。
——魏格林(維也納大學教授、漢文系系主任)
《貴州18個民族是一家》玻璃鋼2180×186cm 和潘志星合作 2017年人民大會堂貴州廳改建方案浮雕模型
《民族團結的頌歌》鍛銅 500×900cm 和潘志星合作 2004年貴州花溪國賓館
《漢武帝遣使冊封夜郎王》鑄銅 328×205cm 和潘志星合作 貴州美術館收藏
《貴州民族文化之光·浮雕局部》大理石,1999年-2003年,貴州省圖書館設計方案(建筑設計趙誨鳴,環境藝術設計劉雍)獲《當代中國建筑藝術創作成就獎》,列為建國以來55件優秀設計之一
《貴州民族文化集粹》大理石 3000×960cm 2009年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外墻浮雕,小稿參加第十二屆全國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