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王德舜:1941年12月生于南京市溧水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書畫學會名譽主席,江蘇省文聯書畫研究會研究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理事,南京顏真卿書畫院顧問,江蘇省世博詩書畫院副院長,南京雕塑壁畫研究會副會長,南京電子職工大學美術專業教授。原南京市鼓樓區美協主席。
畫家中西兼長,工寫俱佳。工筆畫既富有傳統底蘊,又富有創造性,自八十年代就開始探索工筆畫的創新之路,注意工筆畫的寫意精神,既寫心,寫意,寫情,把中國的哲學、詩詞、美學等元素彰顯出來,探索工筆畫的創新之路,把裝飾美與意境美合為一體,將工與寫、潑墨、潑彩、窯變吸取到工筆之中。給人一種奇幻之感,形成獨特的風格。寫意畫尤擅駿馬、人物、放筆痛快淋漓,形神兼備,韻味超然。
魏鴻蘊:1943年12月生于黑龍江省同江市,1966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哈師大藝術系),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江蘇省世博詩書畫院顧問,南京曉莊學院美術學院教授。
工筆畫兼有北方的凝重和南方的清秀,富有形式美和意境美,極具裝飾性,給人一種清新、奇幻之感、別具風格。擅長寫意牡丹,涉筆成趣,筆墨俱佳,高雅生動。
他們的作品在江蘇、安徽、天津、黑龍江等十幾家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工筆年畫、連環畫、中國畫、油畫、宣傳畫《王德舜魏鴻蘊畫選》《王德舜魏鴻蘊畫集》《王德舜魏鴻蘊作品——工筆畫》《王德舜魏鴻蘊作品——寫意畫》《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賞析——王德舜魏鴻蘊工筆畫作品》《中國花鳥畫——工筆牡丹》《工筆系列——牡丹要訣》《牡丹白描》《牡丹畫譜》《養心齋速成畫譜:工筆牡丹、工筆荷花、工筆菊花、工筆茶花》等教材。93年在江蘇省美術館、98年在天津美術館、2019在天津西洋美術館分別舉辦《王德舜魏鴻蘊畫展》和多地舉辦王德舜魏鴻蘊小型作品展及聯展。《鴨洗圖》參加1993年中國畫大展;《采蓮圖》1998年全國第四屆工筆畫大展;《月是故鄉明》1999年慶澳門回歸全國書畫展;《神州春曉》2000年全國第二屆花鳥畫展;《綠色搖籃》2001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飛天夢圓》2006年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展。
王德舜的多篇論文發表在《美術》《國畫家》等專業雜志上。
作品多次參加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和新加坡、日本、法國、意大利、美國、奧地利、俄羅斯等國展覽并獲獎,作品入編多部畫冊及被收藏,個人傳略被編入多部名家辭典。
魏鴻蘊《玉兔呈祥》
魏鴻蘊《花好月圓》
中國畫里走來的神仙俠侶
文/徐曉燕
提及江蘇藝術界的老前輩,著名工筆畫家王德舜教授、魏鴻蘊教授,稱得上是兩座頗有代表性的高峰,也可以說是藝術高原上的“雙子座”。我崇拜他們,是從看到南京丁山賓館的許多幅作品開始的,就那一眼,那一幅幅作品仿佛把我帶到了天瓊和西域,神奇地化作了古人和今人的對話。由此,一發不可收,我心底里那個玄妙而快樂的畫者再也揮之不去。我有了尋找作者的沖動。一晃,相識了17年。
論年齡,王德舜和魏鴻蘊這兩位教授都是40后,雖然到了古稀之年,卻寶刀不老,依然堅持創作,畫筆一揮,紙上立馬呈現出斑斕景象。
論閱歷,王德舜教授、魏鴻蘊教授都是學院派,有著深厚的學術背景,對于古今中外的美術理論和技能了如指掌,還廣泛涉獵文學、哲學、美學、電影、雕塑等知識,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穩固結構。
論創作,王德舜和魏鴻蘊這兩位教授以工筆花鳥、工筆駿馬和工筆人物畫為主打,擅長壁畫、年畫、連環畫、平面設計等藝術門類,并且能夠融會貫通,為工筆畫提供了豐富的素養。
王德舜教授喜歡畫西部駿馬和古代人物,魏鴻蘊教授喜歡畫西部牡丹和江南人物,他倆的作品既工筆,又寫意,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其中,王德舜教授的作品有著西部的粗獷、活力和野性,魏鴻蘊教授的作品除了西部的元素之外,帶有柔美和靈秀的江南風情。這兩位資深教授的幾十幅代表作放在一起展示,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座“小型藝術展覽館”!
在我看來,王德舜教授所畫出的一幅幅駿馬,在用筆、用墨上,功力不凡,相當遒勁,動感十足,似乎能讓人聽到一群奔馬嘶鳴和咆哮的聲音,看到馬踏飛燕、靈動瀟灑的景觀。魏鴻蘊教授筆下的牡丹則比自然界中的牡丹更加嬌艷,雍容華貴,艷而不俗,媚而蘊雅,不愧為群芳之冠。開在紙上的牡丹,也能讓人醉倒在一片春光里,這就是魏鴻蘊教授所營造出的國色天香。
每一次欣賞到王德舜教授、魏鴻蘊教授的工筆畫,我都深感震撼,仿佛看到了兩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高級知識分子伏案創作、孜孜不倦的身影。我覺得只有用“樂活”這個字眼,才可以更好地概括他倆幾十年來始終如一的藝術追求。
樂活是指以健康及自給自足的形態過生活,在全球,這是一種蔚然興起的健康可持續的新生活方式。王德舜教授、魏鴻蘊教授的工筆畫,向世人傳遞的就是樂活的態度。無論是駿馬、牡丹,還是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樂活的典范。駿馬在奔跑,牡丹在開放,人物在修為,這些何嘗不是在倡導忙忙碌碌、身心俱疲的現代人,放慢節奏,審視自己,然后去新疆騎一騎駿馬,去洛陽看一看牡丹,去與紙上的人物來一番心靈的對話……
王德舜和魏鴻蘊這兩位教授的工筆畫,源自傳統,對傳統技法廣泛吸納,又跳出了傳統,富有創新精神和時代氣息;功底扎實,古為今用,今為古用,以古為新,超凡脫俗;既注重寫實,力求形似,又在神似上大做文章,以唯美細膩的畫面,給觀畫者帶來視覺震撼、心靈共鳴的效果。因此,樂活可以作為評價他倆作品的一個重要尺度。
樂活是雙向的,王德舜教授、魏鴻蘊教授作為創作者,自始至終處于樂活的狀態,每一幅工筆畫,都體現著他倆樂觀開朗、激昂向上的思想與情感,展示著他倆用生命勾勒和描繪的激情;觀畫者也處于樂活的狀態,能夠品讀到他們作品中的快樂、活潑、健康、自由等元素,可以盡情盡興地享受,并為之陶醉。這樣,這對教授伉儷的工筆畫就成了樂活的載體。
他倆的工筆畫有著獨特的畫風,質樸而典雅,畫面中自然流淌著一種真實、一種豪放、一種率然不拘的大氣和一種超然物外的情懷,所畫的駿馬、牡丹、人物以及點綴其中的草木和鳥兒等,均與自然融為一體,體現的是回歸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旨,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閑適與安寧,每一幅作品都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在這對教授夫婦工筆畫中,每一個線條都流露出韻律節奏之美,逸趣橫生,意境悠長而深遠,與天地大美的構思相得益彰,仿佛奏響一曲曲動人的樂章,不僅讓觀畫者賞心悅目,而且可以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安詳,一種充滿溫馨和逸氣的陶醉。
樂活的藝術家,總是超然物外,“獨坐小樓成一統,不管春夏與秋冬”。這些年來,王德舜和魏鴻蘊這兩位教授對于國內此起彼伏的藝術爭論,比如書畫藝術的民族性和現代性、繼承與創新、中西如何結合等問題,十分敏感,卻始終保持著超然的態度,用畫筆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只有不斷地創作出優秀的作品,才是對那些新理論、新觀念、新風格的最好應對。令人贊賞的是,他倆在中青年階段,為自己定制了一個貌似“簡單”、實則艱辛的要求:寫生。
為此,他倆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西到敦煌描摹神奇的壁畫,東到海濱捕捉大海的神韻,北到漠河觀賞最美的北極光,南到西雙版納感受熱帶雨林,他倆的足跡幾乎遍布了神州大地。直接的對景寫生,錘煉了他倆對于各類題材的控制與把握能力,也培養了敏銳的觀察力。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倆積累了大量的的圖式語匯,而這些語匯在他倆的創作生涯中,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在漫長的藝術探索過程中,王德舜和魏鴻蘊這兩位教授根據大眾收藏和鑒賞的需求,為傳統的工筆畫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元素、新的氣象,成為江蘇新工筆的領軍人物,在中國書畫界占據了一席之地。他倆的新工筆,緊緊圍繞著“樂活”二字而展開,不僅技法多樣、層次精致、色彩多變,而且能夠根據立意的需要,從圖案和裝飾構成等藝術中吸取養分,充分考慮并巧妙借鑒謀篇布局中的均衡、對稱、向心、離心、旋轉、并置、重疊等手法,使得形式美與意境美、藝術美與裝飾美更加豐富,而且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可以說,從普通民宅到高大上的殿堂,只要有了王德舜教授、魏鴻蘊教授的工筆畫,立馬有了濃郁而樂活的藝術味道!
這些年來,王德舜和魏鴻蘊這兩位教授低調做人、踏實創作,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勤于工筆,從不跟風炒作,堅持走自己的藝術之路,攜手與共,無怨無悔。在繪畫作品之外,讓人感受更深的,則是這對教授夫婦的伉儷情深。直到現在,大家仍然可以從他倆身上看出當年的執著、熱情與闖勁。同時,也能看到他倆進入暮年的謙和與平靜。藝術永無止境,兩位教授仍然在為自己的巔峰之作而忙碌。
巧借天地造化,揮灑胸中情意。王德舜教授、魏鴻蘊教授的心中自有一片凈土,這片凈土上生長著花兒、馬兒,以及人兒。他倆淡泊明志,不事張揚,珍惜這片凈土所賜予的無窮無盡的靈感,進行單純的、不受約束的藝術嘗試,在一幅幅作品中注入了精深的藝術才情和意境,不愧為樂活派的丹青伉儷!
徐曉燕:藝術評論家、收藏家,金鼎云藝術董事長,南京財經大學客座教授
王德舜《歸》
魏鴻蘊 《詠秋》
魏鴻蘊《南圍寄情》
王德舜《夢圓飛天》
王德舜《絲路狂歡》
王德舜 魏鴻蘊《雨林戀歌》
王德舜 魏鴻蘊《采蓮圖》
王德舜 魏鴻蘊《姑蘇春》
王德舜 魏鴻蘊《華夏魂》
魏鴻蘊《富貴長春》
王德舜《鐘魁斬妖圖》
王德舜《撫琴圖》
王德舜《品茶圖》
王德舜《草原雄鷹》
王德舜《姑娘追》
王德舜《麗人擎鞠圖》
王德舜《套馬圖》
王德舜《奮進圖》
王德舜《出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