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劉祥順,1953年生于上海,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書畫院特聘畫師。中國美術學院巖彩畫研究所研究員。河北美術學院東方美術研究院研究員。
《高原和風》109×160cm 巖彩 2008年
鑒藏家的人生筆墨
尚輝
書畫鑒藏家和美術史學家一樣,都需精通美術史。不過,區別在于美術史學家偏重于史料文本及對歷史現象的理性思維,而書畫鑒藏家則偏重于圖像文本的鑒別和對歷代風格演變與藝術個性的感覺經驗。也可以說,一個是理性的歷史,一個是感覺的歷史。雖然,史學家對于藝術史的分析是建立在對于藝術個案研究的基礎上,但就具體畫家藝術風格的直覺把握而言,總不如鑒藏家感覺經驗的敏銳和細微。因此,優異的鑒藏家大多比純粹的史學家更善于弄筆舞墨,往往對歷代筆墨皴法伸手擒來,爛熟于心,鑒藏家的這種感覺歷史的能力常常使史學家們漢顏。
《pose男孩》63×120cm 巖彩 2009年
書畫家雖然和鑒藏家一樣,都需深入研習歷史的承傳與筆墨的演變,但其歸宿則是將那些歷史的營養轉換為現實經驗的表達。對于真正的書畫家而言,他感覺生活,也創造生活。而鑒藏家的書畫,往往容易掉進感覺歷史的陷阱,缺乏直覺感受生活的能力,這多半也是鑒藏家追尋和熟稔歷史的經驗造成。用感覺切近歷史才能歷練自己銳利的眼光,而以個性的偏好、生活的感性去觸摸名家珍跡,終究不會看到真實的歷史。
這,就是書畫鑒藏家夾在史學家與創作者之間的一種文化處境,也是鑒藏家書畫創作的一種矛盾。不過,劉祥順書畫作品卻讓人另眼相看。
《紅衣少女》60×45cm 巖彩 2008年
作為書畫鑒藏家,劉祥順的眼光很“毒”,他不僅對明清書畫熟門熟路,而且尤擅現當代書畫名家作品的鑒別,從款題、筆法、用印,到書畫家人生經歷、風格變遷,乃至書齋名號,都在他腦子里隨時點擊鏈接。最令人信服的,還是一些名家書畫的套路,幾乎都能在他的筆下復活再現。從鑒藏的角度,他的這些功底非常過硬,而從書畫家的角度,百家筆墨的套路也無疑是他傳統學養的積淀。因此,他的作品里能夠解讀到黃賓虹的華滋、何海霞的靈秀、秦古柳的飄逸,乃至石谿的蒼莽、石濤的狂放。對鑒藏家而言,吃透百家是其長處;對書畫家而言,能夠從百家之中消化為“我”一家,則是其創造的難點。好在江湖之中的劉祥順天生的一身浪跡天涯的豪氣,在踏遍大江南北尋訪書畫珍品的鑒藏之旅中,他也把自己對自然與人生的感悟糅入百家筆墨,從而把感受歷史的眼光推向感受生活的創造。
《庫車老人》58×78cm 巖彩 2009年
在那些表現太湖水系的民居鄉鎮生活里,他將自然形態的山村水景整合為富有現代數字概念的抽象構成,畫面小巧簡約,湛藍的湖面或金色的河流反襯出民居紅色房頂的瑰麗,他畫的不僅是現代水鄉民居,而且是用極簡的印象光色表達現代構成的審美感受。同樣,他也把這種抽象簡約的圖式,帶入人物與靜物的創作中。幾何形的淡藍色線條將畫面分離為純粹的形式關系,一方面是將人與物平面化,尋找平面上的構成意味;另一方面則是中鋒寫出,探索書法用筆與現代構成的融合空間。而那淡淡的藍色與潤澤的水墨,實在能夠勾起人們對于民間手工印花藍布和水鄉倒影的回味。在他的作品里,你能感受的,不僅是他對于現代生活的體驗和對于現代藝術語言的借鑒,而且還有傳統文化的底蘊與民間美術的滲透,卻絲毫沒有鑒藏家書畫的那種迂腐、學究的腔調。他用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化了那些能夠為他存留下來的筆墨意蘊。
《瓜洲記憶》60×160cm 巖彩 2020年
其實,鑒藏家并非不能成為真正的史學家或書畫家,古有董其昌,近有黃賓虹、傅抱石,都是杰出的典范,關鍵還是你領悟與積淀的深厚程度。祝愿劉祥順把這本畫冊的結集出版作為自己藝術歷程的更高起點。
《鎖陽拾遺》60×45cm 巖彩 2009年
《濟島印象》60×45cm 巖彩 2009年
《濟島印象二》60×45cm 巖彩 2009年
《瓶花系列一》60×45cm 巖彩 2009年
《瓶花系列二》60×45cm 巖彩 2009年
《瓶花系列三》60×45cm 巖彩 2009年
《瓶花系列四》60×45cm 巖彩 2009年
《瓶花1》65×65cm 巖彩 2006年
《瓶花2》65×65cm 巖彩 2006年
《瓶花系列A》60×45cm巖彩 2009年
《有余聞香圖》58×78cm巖彩 2009年
《醉紅》55×70cm 巖彩 2006年
《春衣圖》70×70cm 巖彩 2006年
《美人圖》33×33cm 巖彩 2009年
《美人圖》33×33cm 巖彩 2009年
主要展覽與出版:
2004年:作品《南池荷香》《魚游春水》《聞歌》《池塘晚興》《軍嶂秋山》《夏韻》入選發表于中國美術出版社主辦中國藝術水墨名家專輯。
2004年:作品《春夜喜雨圖》、《小橋流水人家》、《江南周莊印象》、《江南人家》、《賞花圖》、《春晚》入選發表于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書畫》期刊第52期。
2005年:《夢回江南》劉祥順中國畫作品展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
2008年:作品巖彩畫《荷香魚樂圖》入選2008年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辦“書畫30年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藝術成就展”。并入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畫集。
2008年:作品《賞花圖》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2009年:作品《中國紅NO:①②》入選海峽兩岸巖彩畫,膠彩繪畫展。并出版畫集。
2009年:作品《山居圖》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展。
2011年:作品《鎖陽拾遺》論文《巖彩畫學習方法之我見》入選中國第六屆《東方華彩2011年中國巖彩畫大展》并出版畫集。
2013年:版畫作品《鎖陽拾遺》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首屆“朝圣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并出版畫集。
2014年:版畫作品《鐵證如山》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2018年:作品《暮秋晚鐘》入選第三屆全國版畫大展。
2018年:作品《大漠梵音》×3入選塞爾維亞.查查克國際版畫雙年展。
2018年:作品《阿姆斯特丹的鄉村》入選首屆“亦雅-中國現代水印版畫作品展。”等。
上海《文匯報》、江蘇《新華日報》、《揚子晚報》、《江蘇畫刊》、《巖彩藝術》等報刊、雜志、以及江蘇省電視臺、無錫電視臺對其作品·展覽,做過專題報導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