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元代詩人范槨的古風體詩《王氏能遠樓》有句話:“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人生萬事,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咬得菜根,百事可為。既要有遠大理想,更應勤于實踐,既仰望監察,更腳踏實地,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成。畫家劉杰深得其中真諦!
作品一
劉杰畢業于濟南大學藝術學院,榮獲中國美術家協會入會資格獎,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德州市油畫藝委會委員,夏津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夏津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全國多地書畫院名譽院長、藝術顧問、理事、常務理事。他為人嚴謹踏實,務實求真,就如同他本人,有著山東人的憨厚樸實、遵守原則。他認為一幅好畫不在乎說明一個問題。更不可能代表一個歷史時期。好畫來源于生活,主要取決于畫家格調的高低和非凡的氣質。
作品二
“作畫要畫有意義的東西,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創作作品要深入生活,取材、反應主題、塑造形象、選定繪畫語言、形式美感等藝術創作步驟和規律,但只有這些并不一定能把畫畫好,因為一件藝術品的產生要經過多次的否定與重塑。”隨著劉杰作品日益成熟,水漲船高,本人也進入創作盛期階段,多年以來曾先后多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展覽賽事并收藏,有的作品在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美展中獲得入會資格獎。近年代表作品有《集市》《醉美苗鄉》《干勁兒十足奔小康》《黃河之子》等。
作品三
對于繼承傳統,可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接過來傳下去,一種是反其道而行之,這也是一種繼承。很多畫家長期在研究觀念性變革,視覺改造,材料上的挖掘以及傳統寫實技術,劉杰毅然將視角更多地投向繪畫本體。劉杰有著深厚的油畫基礎,創作了大量油畫作品,除了注重透視。光影、色彩等現實主義這個主旋律,劉杰非常贊賞繪畫的寫意性,他認為繪畫即使“寫意”也應是精神層面的,貼近東方人的心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有著深厚的傳統素養和明顯的東方情結。
作品四
筆墨當隨時代。近年來,劉杰不斷進行主題性創作。他多次到工地寫生.強烈的創作沖動,催促他去駕馭色彩、結構質感,連同自己的情感、體驗、理解,交匯融合。著力表現農民工的執著與沉穩,汗水與辛勞,坦然與偉岸。這些在一般人眼里不屑一顧的角色,卻在畫家筆下成為地道的本色,謳歌原生態的真實。只有成為他們的朋友或者其中的一員時。生活才會真實而自然地流露在我們的面前。在與農民工相處的日子里,獲得寶貴經驗,體驗生活不僅意味著獲取創作靈感,還意味著與我們民族的、時代的社會生活建立自覺的聯系。藝術的本質意義在于藝術家對所處的時代的體驗和表達真實的審美感受,這對人物畫家尤為重要。
作品五
藝術之路是守正創新之路:守正是指完整地繼承人類所創造和積累的文明成果,準確地理解歷代大師的精辟見解和篤實結論,是恪守正道,胸懷正氣,行事正當,追求心正、法正、行正。創新是指勇于開拓,善于創造,懂得變通,不斷推陳出新。守正與創新共生互補,辯證統一,隨著對東方藝術本源性的把握,與西方藝術精髓的碰撞融合,劉杰的目光、胸襟、視野隨之擴大和升華;選題、構思、技法和表現,悄然發生飛躍式的變化,畫家走著的正是一條關愛人性與發展和傳統學院派的藝術之路。
劉廣欣
作品六
作品七
作品八
作品九
作品十
作品十一
作品十二
作品十三
作品十四
作品十五
作品十六
作品十七
作品十八
作品十九
作品二十
藝術經歷
2020年11月作品《最美苗鄉》入選第四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甘肅蘭州雁兒灣當代美術館展出)。
2020年10月作品《干勁兒十足奔小康》入選2020江山如此多嬌-新余傅抱石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政協文史館展出)。
2019年12月作品《集市》在第二屆涇上丹青——全國中國畫展榮獲中國美術家協會入會資格獎,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宣紙博物館展出)。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國展入圍6次。
2019年9月山東省第三屆教師書法大賽獲獎。
2019年4月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寫生創作優秀作品獎,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辦。
2018年杏壇油畫寫生作品展濟南時光藝術城。
2018年12月山東省德州市書法家協會第五屆書法篆刻展獲獎。
2018年11月應邀參加北京市昌平區青年書畫交流展(北京市昌平圖書館)。
2018年8月應邀參加北京宋莊99號董浩藝術館《山亭夏日》聯展。
2017年3月應邀參加寫意自然——油畫名家作品展(威海春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