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的藝術品需要精益求精的技術——王林昌談創作歷程
作者:核實中..2010-08-18 15:17:36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博寶藝術家網:你自己是從何時學藝術的?源于什么樣的契機?
王林昌:差不多三十年前,當時入迷文學,寫過近十萬字的各類文學作品如小說詩歌等,在市級公開刊物、雜志上發表,有次筆會,來了位很有名的美術家,給我看他市中心的雕塑初稿,當時很震撼他作品所散發出來的魅力,從那時我就開始由水粉、水彩、油畫逐步轉到國畫,一貫取國畫那種博大、厚積的文化底蘊和傳統,合拍于中國國粹國學的深度,所以一直到今天,定位于國畫,特別是國畫山水,想表現那種天地合一、氤氳化醇的意味意境!人相對于自然,就象地球相對于宇宙中銀河、河外星系一樣 。
博寶藝術家網:我看全球藝術所謂的“商業唱主流”,這也是沒法去回避的一個問題?作為藝術家應該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王林昌:清“四王”也有“四僧”,主流和邊緣的藝術,從古到今天都有的現象。可能今天更明顯更張揚一些而已。藝術有其自身的規律和自身的審美價值,就象價格可以偏離價值,但縱觀歷史,放眼一個長期的時間段,你就會更清楚的看到怎樣去對待這個問題了!
博寶藝術家網:請淺談一下您對傳統水墨與現代水墨的看法?如何讓當代水墨開拓一條理想之路?
王林昌:昨天-今天-明天,這中間是沒法割斷的,傳承更新是其現象也是其本質。能脫胎換骨、能提高眼界、境界,今天就不會和昨天一樣,當然也影響了明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中有一個“新生事物”這個詞,以此解釋和演繹這個話題,再合適不過了!
博寶藝術家網:技術性的美感,往往我們稱之為藝術審美的積淀,它們在今天的現代雕塑進程中,有何特別地意義?
王林昌:不能否認,成功的藝術作品,不管是國畫或者雕塑,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技術去表現,所思所想才能更徹底更集中的傳達出來,眼高手也高,才能出來高的藝術感染力,否則舉重過力,眼高手低,問題就多了。黃賓虹積一生之力之功,在國畫山水的傳統領域,集大成而成大師,技術角度的筆墨線條,本身的魅力就讓人著迷的欲罷不能了!從這個角度看,技術性的美感的極致,本身就是多條出路中的一條出路。
博寶藝術家網:您在創作歷史題材作品時,有沒有您自己的創作方法,手段或者看法?
王林昌:有,基于歷史事實的美化,要有度,不能天馬行空般無拘無束,那是演繹和討笑,這是最基本的良知。其實說白的了,是一個角度一個態度的問題。孔雀開屏,好看吧?你非要從屁股后面看,也是事實,那美就打折扣多了!呵呵
博寶藝術家網:實用美術系和繪畫系在教學上有什么不同點?
王林昌:道和器,在《道德經》中闡述的很明白,可以解釋這個問題。實用美術給我們生活中增添多彩豐富的美的感受。讓美術和繪畫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和感知。這是個雙向話題,實用美術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感知力,兩者相得益彰,并不矛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