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8-23 10:43:15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博寶藝術家網:如何處理藝術創作中的學術和商業的關系?
胡順卿: 在藝術創作中學術是第一位的,商業是第二位的。不能把商業作為藝術創作的第一要件。藝術家學術創作首先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不以市場為指向),這樣,不同藝術家的不同風格作品才使得藝術領域的藝術品異彩紛呈,才有藝術品的百花齊放。而后再進入市場。這樣市場上的藝術品也顯得豐富多樣、五彩繽紛。如果以商業市場為第一位,藝術創作不但會流入世俗,以買家為創作導向,藝術家的心靈得不到創作充分釋放,也很難有好的作品面世。所以以學術創作第一,商業第二能充分發揮藝術家的潛能,面世優秀作品;進入市場既能滿足人們對藝術品的不同的消費需求,還能使藝術家有收入養家,以支撐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博寶藝術家網:在中國古典繪畫史上,“托物見志”的藝術表現廣泛見于山水花鳥畫的實踐?您怎么評價自己的藝術實踐?
胡順卿: 本人以花鳥畫見長。每幅花鳥畫都想表達自己的思想或寓意,而不是純粹的畫花、畫鳥。而是在畫鳥畫花的同時,總是想寄托自己心目中的一點東西。什么和諧啦、吉祥啦、美好啦、燕舞鶯歌啦、富貴啦、前程啦、情愫啦、自然啦、孝道啦......等等。總想把自己的美好的愿望融進繪事之中。這樣才能使創作的作品即能表現畫面有自然美的愉悅,也能體驗人們對美好生活、情感的意愿追求。這也就是所謂“托物見志”吧。
博寶藝術家網:大家都說藝術是相通的,像國家大劇院這樣一個表演藝術的中心,來辦畫展,推廣視覺藝術,您覺得這樣做的意義在哪里?
胡順卿:藝術是相通的。就像書畫同源、用筆相通一樣。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在有些情況下也是同一藝術的不同概念表達。譬如舞蹈藝術,作為藝術家在臺前高雅、優美、流暢、翩躚的舞姿,他是表演藝術;而作為欣賞者來說,他又是視覺藝術。作為書法、繪畫,就創作者來說在創作的時候何嘗不是一種表演藝術?在欣賞者眼里它又是視覺藝術。作為劇院辦畫展,這是藝術的創造性實踐。他是不同概念藝術之間相互借鑒、吸取和融匯。就像公孫大娘舞劍、擔夫爭道、航夫劃船等等。是筆法借鑒的佳話。再如《書譜》中的“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它是書法創作的自然美感表現之形態。那它不也正是舞蹈藝術足可借鑒的自然美感之動勢嗎?所以,藝術的相通性是藝術的本質特征,不同藝術之間相互借鑒、吸納、融匯、貫通使藝術的表現更豐富,生命力更強。大劇院的做法對藝術具有深遠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博寶藝術家網:您的藝術涉獵多個不同方面,請談談這些年來的藝術實踐中,對您最重要的影響是什么?
胡順卿: 本人在音樂、書法、繪畫方面均有涉獵。但主要還是以書法、繪畫方面。至于音樂,皮毛而已。然而,音樂中優美的、跌宕的、悠揚的、低沉的、激昂的······旋律、聲韻無不對書法特別是草書創作有著同等的妙用,裨益明顯。在書法的創作中,筆墨的粗細、濃淡、頓挫、施轉、向背、疾速等等,使得書法線條表現出跌宕起伏、抑揚頓挫、疏密急徐的審美感覺。這不就是音樂中的聲韻、旋律之審美感受嗎。然書法的運筆也是繪畫不可或缺的技法。書法中的快慢疾徐、跌宕起伏、頓挫施轉、計白當黑······,無不也是繪畫的慣用方法。它彌補了繪畫本身的先天性不足,是繪畫成功的必經之路 。
博寶藝術家網:您覺得您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相比較的話,解決和完成的文化使命及任務有些什么差異?
胡順卿: 1.上一代藝術家,特別是五四以來,由于打破了封建體制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藝術領域的被禁錮多年的藝術思想得到了極大的釋放。他們或借鑒、吸納、引進西方的優秀藝術成果;或弘揚國粹,對中國藝術的發揚光大,實踐傳統藝術的偉大復興;或中西結合,促進中國藝術的新發展。 2.我們這一代,經過上一代對國粹傳統繪畫藝術的大發展,創作方法已相當完備。并且經過經濟文化的對外開放,各種藝術思潮競相出現,形成了多面合流趨勢。在藝術領域,傳統的、現代的、當代的、抽象的、前衛的、先鋒的等等此起彼伏。因此我們的任務要樹立新的藝術觀點。在繼承傳統的情況下,適應新的格局。探索、發掘新的創作方法和思路,一寫中國繪畫藝術的新篇章。
博寶藝術家網:您能談談您對現在發展最活躍的所謂“先鋒藝術”發展的基本格局的看法嗎?
胡順卿: 傳統藝術的核心內容就是藝術與生活的二分以及美與藝術本質的緊密聯系。然這正是先鋒藝術所要盡力打破和顛覆的。它宣告了藝術與美無關,它指出藝術并不存在于獨立于生活之外的領域,它就在生活之中。更具有象征意義的是,一件藝術品的被認定能夠突破傳統藝術體制和藝術觀念的限定。所以藝術領域中的“先鋒”以極具破壞的能量,將傳統藝術觀念及其體制推到了一種尷尬的境地。然先鋒藝術對現實體制的不滿,卻也對自己的期盼、幻想遙不可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