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繼承中固本,在創新中發展—紫砂壺藝演進的思考——唐朝霞
作者:核實中..2010-08-24 17:32:01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唐朝霞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廣東省、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锃風民間藝術研究院紫砂藝術總監,江蘇宜興紫砂協會理事。唐朝霞生于宜興蜀山壺藝世家,先祖唐鳳芝,唐祝和是民國時期著名制壺家,她1985年從藝,身為唐門第五代傳人,經家傳技藝嚴格訓練,個人的刻苦鉆研,勤奮實踐,吸取眾長,兼容并蓄,學得唐門真傳,形成“氣韻豐茂、神形兼備”的獨特藝術風格,擅長全手工制壺。自2000年以來,作品連續六年榮獲國家級藝術博覽會金獎,深受收藏界及專家好評。是目前紫砂界富有實力和潛質的中青年陶藝家。她的講座,將會引領我們進入神奇的紫砂世界,去聆聽紫砂的許多傳奇故事,去感受紫砂泥的芳香、紫砂壺的奇妙
主持人陸穗崗(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今天非常熱鬧,因為今天我們請到唐門女杰――唐朝霞老師講紫砂壺,今天還有很多朋友從深圳,東莞,中山,電白,珠海過來,可知道我們唐老師的魅力,還有我們省、市工藝美術協會、省民協的秘書長,唐老師是唐家壺藝世家,從她先祖唐鳳芝開始做壺,她從85年從藝開始有很好的成績,連續6次獲得國家級藝術博覽會工藝美術大獎,是一位壺大家,我們還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唐老師,讓她跟我們分享一下紫砂壺的心得,唐老師是不是先跟我們大家打聲招呼?!(唐起座答謝,掌聲)
唐朝霞:謝謝大家來參加這次講座。我們先說茶文化,喜歡紫砂壺的人都喜歡茶,喜歡喝茶才會去再喜歡紫砂壺。我們國家是最早認識茶,最早種茶,和最早喝茶,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中華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廉、靜、和、美,孕育了我們華夏文明,也為世界文明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唐朝霞:今天我們都倡導茶為國飲,飲茶有益健康,已經是一個深入人心的理念,喝茶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經常和朋友說,少抽煙,少喝酒,多喝茶,對人體健康很有益的。
唐朝霞:我們廣州也是茶文化名城,雖然廣州不種茶,但是廣州喝茶的歷史非常悠久,是著名的茶城,茶文化的古韻也非常深厚。好像廣州芳村茶葉城,是世界茶貿易國際市場上的價目晴雨表。俗話說,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廣州人都喜歡喝茶,就離不開好的茶器泡茶。我生長于江蘇的故鄉,下面我就以圖片來解說一下茶文化的歷史。(多媒體展示)
唐朝霞:說到紫砂呢,就要說到我們江蘇宜興一條不起眼的老街,是我們50年代時候紫砂壺成立合作社的時候,紫砂廠現代大師的搖籃。為什么這么說呢?蔣容,顧可興,顧起之,都在這個老街上工作生活,我也在這條老街上長大,就象老街坊一樣。
唐朝霞:小街旁邊有一條小河,叫泥蠡河,就是范蠡的蠡,傳說他也在小河邊上喝過茶。老街上的生活還是保留著傳統,樸實,還是用解放前的那些陶片做圍墻啊什么的。
唐朝霞:下面是一個水鄉風光,這是一個碼頭,以前江南水路比較發達,雖然是廢棄了,但是還是保留了原來的樣子。
唐朝霞:這個是我讀書時候的書院,東坡書院,剛才看書院后面的那座小山,蜀山,也是蘇東坡先生起的名字,本來那山叫獨山,當時他來到這里看見那山覺得很像四川的蜀山,所以就起名叫蜀山了。而且就在附近買了一塊地,來講學。那個古跡到現在還保留著。
唐朝霞:這個是我們現在現存的唯一的活的龍窯,現在還在燒造。這些是龍窯燒造出來的陶器。這個是我們現在的工作室,這大樓就是我們現在工作的紫砂大樓。
唐朝霞:這個是我今年還沒完成的一個作品,唐韻壺,一個輪廓在里面,蓮花半圓的形狀,壺紐和嘴裝上去就是蓮藕的感覺。而佛教傳入中國后在唐代盛行,而蓮花給人一種中華民族高潔的形象,所以我的作品思路就是以蓮花托起唐瓷的感覺。
唐朝霞:這個是我的一個壺友,收藏一百多年,沒用壺蓋,我覺得很可惜,回去后試試看,配一個蓋,完一個完整的壺夢。配蓋過程中,我咨詢過很多收藏家,鑒定家,問他們怎么配才完美?一些廣州、南京的70多歲的收藏家就說,我家的明清壺都是幾百年的,你說個具體年代吧。
唐朝霞:我把圖片給他們鑒定,他們覺得和他們收藏的壺也有些共性,斷代后為清末,100年左右的壺子。
唐朝霞:壺蓋呢,咨詢過的老師就告訴我,應該配太極陰陽八卦型的壺蓋,為了達到完美的狀態,我還是硬著頭皮把它給做了出來。
唐朝霞:七月初的時候我就每天鉆研那個課題。在配制過程中,我的老師李昌鴻大師,他到我工作室來說:“生意這么好,還有時間專門配壺蓋這些事啊。”我說圓夢罷了,圓一個壺夢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你有興趣幫我提點一下嗎?他說‘好啊,你做好拿到我這里來’。
唐朝霞:最后經過我們的努力,制作出來的壺蓋和壺身配合得非常完美。
唐朝霞:我現在給起名為八卦束株壺。但是壺把有兩處斷裂,時間長了可能會掉下來,看它這么完美,不想讓它掉下來。所以我有個想法,把我奶奶留給我的金戒指,黃金24K的,包了上去,更加體現了那個壺的價值,更加體現了對壺迷的尊重,
唐朝霞:假如不是他提供百多年的資料,我們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現在人見人愛,都有人想在我手上購買了。這個是大師提跋的幾個字,這些是配好以后不同角度的照片。
唐朝霞:下面就介紹一下我的作品和創意。我們紫砂壺,因為有了紫砂這種良好的材質,主要分三大門類,光壺,俗稱光托,有花托、花蒂,金紋細。
唐朝霞:我就從這三類進行介紹紫砂壺的造型。看這個德中壺,就是光壺的代表作,趙大亨老先生創制的。我們做紫砂的,只要能做出一把好的德中壺,就可以說是一個合格的紫砂工藝師了。
唐朝霞:德中壺呢,就是要求圓中有變,厚而不重,而且要穩而不苯,要有圓、穩、均、重的比例協調。德中壺就是四個字綜合了進去,我們下面就有個德中迷。這個結構非常嚴謹,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唐朝霞:這個是我做的古韻壺,就是傳統蛋包壺,就是那些壽星壺啊那些,一想到古韻壺就會想到拿去前線用的涼水壺。古韻壺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過來的,它的容量更適合現代的飲茶方式。我認識的一位宜興籍教授在同濟大學當副校長的,來我的工作室訪問的時候,看見我這把古韻壺,說:“這真象小時候看見爺爺喝茶的那把壺,有那種親切的感覺。”
唐朝霞:阿福壺,也是我的一個創作。那個圓圓胖胖的壺身就象泥阿福的形象,我沒有做壺紐,在上面直接做了一個五福捧壽,吉祥祝福的圖案在上面,而且直接用了泥繪的手法在上面,堆、切、刻、繪,很多很多的章式手法。這個壺我在千禧年設計的,頸部一圈喜字,上面是五福捧壽,兩邊是龍鳳,構成一個龍鳳吉祥的樣式,壺拿在手上,就好像捧著福在上面。
唐朝霞:喜上眉梢,是我讀MBA后的靈感創作,如果沒學的話就直接一把壺兩只喜鵲,學后考慮到創造一個系列,兩把壺,兩種不同的制作工藝,紫紅兩種不同泥色,兩只喜鵲,一動一靜,一只飛過來,一只停在樹梢上,好像要報喜的感覺。
唐朝霞:母子情深,這是我本命年的時候做的,我屬猴,我兒子也屬猴,那年覺得沒什么做了,兒子也馬上要中考,所以就做一對組合壺子預祝他考一個好的學校。這個壺子是用桃子的靈感做,所以整體形象就是一個陰陽組合桃子,一套壺看上去就是9個桃子混在一起,壺嘴壺把是用桃枝形狀設計,延伸到壺身就是點綴的作用,壺紐就是兩個猴子,整個構成了母子情深的畫面。
唐朝霞:風菊壺,是我們家傳名作,是我爺爺40年代創作,50年代就非常成功了,有這么一個故事,00年的時候,有一個我們紫砂一廠的退休老工人,到我工作室來,我正在做古韻壺,他說:“朝霞啊,你做的古韻壺這么好啊,我們喜歡用壽星壺這些老名稱來命名這些壺。你爺爺在50年代際遇不好啊,創作的那把風菊壺,那年去參加江蘇省的評比的時候,結果不給他參加,因為他給蔣委員長制作過一把壺,說他有政治上的問題。他在家哭了3天。”
唐朝霞:我就說:“現在不同過去了,我試試看做一下看看。”后來這個作品在2002年的時候,榮獲杭州一個國家級的銀獎。好多大師來我這里看,都說,你這把壺雖然獲得了銀獎,但是比金獎的還高興,得金獎的都是70多歲的人了,你是最年青的,現在這把壺得到了許多壺迷的喜愛。
唐朝霞:秋韻壺,壺身象秋天成熟的瓜果,但是又象花蕾,我沒有把壺蓋拿過來,如果把壺蓋打開,就像一朵盛開的菊花,這張圖可以看到。制作工藝非常嚴格,上下對稱,壺蓋嚴密,明暗分明,內外呼應,線條清晰。陶瓷有收縮率的問題,收縮過程會變形,如果紋理一變形就很麻煩,要整形也很難。
唐朝霞:琺瑯彩壺,是清代很流行的藝術品,康熙乾隆年間,二皇很喜歡雍容華貴的感覺,當年我去故宮參觀學習,故宮的專家告訴我,這個宮廷藝術在民間沒有流傳過,民間沒有人能制作出來。我就想攻克這個難關,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最后終于成功。
唐朝霞:現在看看壺子,也是金紋壺的樣式,壺形是菊蕾樣子,蓋子是切蓋,琺瑯油料用在紫砂上也是一個很難克服的難關,因為紫砂有透氣性,用料的話,不能有氣孔,有了氣孔就成了廢品了!
唐朝霞:就是攻克用料和紫砂的結合,攻克后還要進窯進進出出燒十幾次,因為每上一層彩要燒一次,每次燒的溫度都不一樣,每一次燒都緊張都很怕,因為火里求財,到火就不能掌控,比如色澤問題,油料相溶問題等。反正有很多工藝上的問題,非常的難過。
唐朝霞:這把壺是“和和美美”,梅花型組合茶具,組合象大梅花,分開是組合茶具,護托里面還有4個小杯子。喜歡寫書法的朋友,護托也是一個很好的筆洗。現在這把壺深得大家好評,我們江蘇省的作協主席,看到這把壺非常喜歡,特意為這壺子起了這么一個對聯,我以后也要把這聯刻到上面,美輪美奐美哉,和風和氣和諧。
唐朝霞:好了,就講這么多,我也知道我的口才不大好,我的講話就到此結束了,也是應大家的要求,我下面就做把壺給大家看看,(掌聲)(以下內容為唐老師在講臺上做壺,非常精彩,完后由王增豐(廣東省锃豐民間藝術研究院院長)點評,同時有收藏幾千把壺的壺迷上臺分享心得。)
曾應楓(廣州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謝謝今天唐老師給我們講了這么一場精彩的理論、圖片、藝術講座,什么叫紫砂壺藝術,給我們民間藝術博大精深,大道若小的課,所以先謝謝唐老師,很高興來了這么多工藝大師,來了行業協會負責人,為我們文化講壇增色不少,民間文化包括民間藝術、民俗、民間工藝,現在我們的講壇越做越大,歡迎以后更多的民間藝術家來我們這個講壇,宣傳我們的母體文化,謝謝大家!(掌聲)
主持人:我們的講座到此結束,感謝唐老師給我們這么精彩的講座,我們請唐老師給我們再講幾句吧!(掌聲)
唐朝霞:謝謝大家,很多人遠道而來,像李老師一大早趕來,還有最遠的壺迷,從山東濰坊趕過來,(掌聲)知道我到廣東來,因為他愛人沒有來過廣東,他沒有看過我做壺,因為在工作室做壺的話,去看兩個小時這把壺還是把壺,非常感謝他們趕過來,謝謝大家,還有,如果大家對紫砂探討的話,可以再交流,我是拿個給大家看看,待會大家可以來看看,謝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