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實中..2010-08-31 16:07:20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紫砂壺形體豐富多彩,圓不一相,方非一式。因此,紫砂壺藝創新,絕非是一種形體的創新那么簡單。
上午,《紫砂奇人華建民作品展》在上海黃陂南路的逸清軒開幕。在我看來,華建民在紫砂壺燒成工藝上摸索和創新,在紫砂窯變方面積累了諸多認識,做出了不一樣的紫砂壺。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在紫砂收藏界贏得頗多好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華建民在紫砂壺藝創新上堅持獨立自主,耐得寂寞,這樣的創造精神和創造力,在十分浮躁的紫砂人群中并不多見。
我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開始關注華建民的藝術成長,并在宜興月報紫苑廣群芳譜中介紹過他和他的作品。
關于紫砂窯變,眾說紛紜。華建民通過今天出版的新聞晚報表達了他的一些觀點。轉載如下:
問:紫砂窯變在傳統藝術上有很大突破,請你談談它的工藝制作特點。
華建民:純正紫砂窯變是紫砂工藝的一次變革,它使原本可以重復制作的紫砂壺工藝,通過色彩的天然變化,達到不可復制的效果。同樣的造型,色彩各異,以至決定了紫砂窯變壺的價格高低。故有紫砂窯變壺可遇不可求的美譽。純正紫砂是指純天然的紅泥、紫泥、本山綠泥這三種宜興黃龍山獨有的上等純正泥料,經石磨碾碎成均勻的顆粒狀細末,再煉成泥團經窯火燒制成紫砂壺。紫砂窯變中的紅、藍、米黃、金、綠等色彩均是在火的燒制中自然過渡而形成,不像傳統的制壺顏色是添加化工原料燒制而成的。因此可以這么說,我無法重復同一件作品,每一件都是孤品,這應該歸功于窯火的功勞。
問:我們如何欣賞窯變壺的色彩。
華建民:欣賞紫砂窯變壺色彩,猶如進入一個色彩世界,各種黃色、紫色、綠色、金黃色、翠綠色應有盡有,還有很多復合色彩,色中藏色,色中泛色,看似綠色卻映著紅色和紫色;看似黑色卻透著紅色;看似鐵色,卻滲出藍色,黃色中透著綠色,棕色中透出各種顆粒色彩,均衡交融,在陽光下絢麗多彩,美麗絕倫。
之所以會發生如此的色彩變化,是因為紫砂窯變色彩的過渡是一個自然過渡,它是通過窯中氣流的變化形成,是對壺體表皮的色彩作用,色彩與色彩的中間過渡自然,紫砂窯變的色彩跟自然界中的顏色一樣,不是單一顏色。燒制出的色彩,隨著時間的推移,泡茶的次數增多而起著變化,許多色彩變化都是不可預測的,甚至很難界定,如黃中發綠,綠中泛黃、泛紅,黃的更橙,綠的更翠,紅的更沉,紫中泛青,或者中間泛出各種自然的顆粒顏色,但所有的變化都是自然的色彩變化,妙不可言。紫砂窯變的色彩,極大地豐富了紫砂壺藝中的色彩變化,使紫砂壺的顏色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傳統方式,即靠化工原料拼制出來的顏色逐步向純天然色彩過渡。
問:燒制純正紫砂窯變壺有何秘訣?
華建民:我在100倍的放大鏡下觀察,窯變紫砂壺的泥料中含有許多黃褐色的小石塊,這就使得窯變的紫砂泥直徑比傳統壺的略大。有了這樣的原料,才可以確保窯爐熱量在1100度之內是紫砂自然變色的必要條件。一般而言我是要親自上窯進行燒制,尤其當窯溫上升到800度時我就必須親自出場,掌握火候,來燒制紫砂窯變壺。
問:我們如何鑒賞紫砂窯變壺
華建民:選擇一把上好紫砂窯變壺,就如選擇大自然中的奇石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色彩的過渡自然程度;顏色豐富多彩;色彩稀有程度;顏色與造型恰到好處;火焰的美麗痕跡;以及窯變的趣味性。其中紫砂窯變色彩稀有是決定壺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窯變工藝受燒制技術的極大影響,故稀有而又美麗的窯變色彩是不容易出現的,如紅泥在變化中出現閃耀的光澤變化,恰到好處的紅與黑,紅泥變成草綠色,墨黑中間閃耀著紅色的碎星、藍色或金屬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