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歷】
1977年出生于浙江臨安,2001年12月結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專業(yè)。
2003年6月畢業(yè)于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2007年7月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山水專業(yè),獲研究生碩士學位。
2008年7月結業(yè)于文化部第二十三屆巖彩班。
現(xiàn)為廣州美術學院教師、浙江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畫院研究員,浙江省陸儼少藝術研究會會員。
作品《水歸滄海意皆深》獲首屆西泠印社國際藝術節(jié)“書畫印”三大展最佳精品獎——單項最高獎(西泠印社主辦)
作品《天臺溪鄉(xiāng)》獲黎昌杯第四屆全國青年中國畫展優(yōu)秀作品獎;(中國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中國美術館主辦)
作品《何處溪山好》入選“鐫美流花” 廣東畫院成立五十周年作品展(廣東省美協(xié)主辦)
作品《古人詩意圖》參加南京“上元雅集”畫展并被南京美術館收藏(南京美術館主辦)
作品《空濛朝氣合》參加文化部2008中國青年畫家提名展(中國文化部主辦)
作品 《園林系列》參加浙江畫院“走進姑蘇”畫展(浙江畫院主辦)
作品《山青花欲然》入選浙江省第五屆青年美術作品展(浙江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
作品《花暖遠岫起茶煙》入選全國首屆“公望富春杯”中國山水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 作品《早春圖》等入選浙江省陸儼少藝術研究會“顯山露水”推薦展(浙江陸研會主辦)
作品《曬被子》入選浙江省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浙江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
作品《難得半日晴》獲2013年全國中國畫展優(yōu)秀獎(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
藝繪網(wǎng):周燕老師,您好!很感謝您今天接受古壹繪的專訪。我非常喜歡您的作品,特別是一些描述江南山水的作品,聽說您是臨安人,不知道是不是臨安的秀山綠水讓您對山水有著與生俱來的獨特理解?
周燕:你好!非常高興你喜歡我的作品。我出生在臨安的一個小山村,旁邊有個青山湖,湖畔的一山一水都給我留下了童年最為美好的回憶。
藝繪網(wǎng):青山湖特別漂亮吧?
周燕:是的,周圍那淳樸的山村、田野、甚至柴垛、籬笆我都特別的熟悉,也有著特殊的情感。那時候我爸媽經常帶我去青山湖邊野炊,每次我們都會帶著紙去畫,我會畫船,橋……我至今印象很深,有一次湖面上波光粼粼的,不知道怎么畫,就用鉛筆打一排的叉叉來表現(xiàn)那種感覺。這些一直到現(xiàn)在都為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了無限的靈感,我的很多畫也都包含了這些元素,可以說是家鄉(xiāng)的秀美山水滋養(yǎng)了我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豐富的情感。
藝繪網(wǎng):那么您是一開始就選擇走國畫這條道路的嗎?
周燕:我的這條繪畫路還是比較漫長的,拐了好幾個彎。我以前在臨安想要學畫畫也沒有任何老師教,家里正好媽媽是老師,但是她比較注重培養(yǎng)我學舞蹈,還專門請了老師來教我。從小開始學,就參加各項表演,從小就進行很艱苦的基本訓練,下午放學就會把我?guī)ダ蠋熂遥斪饕婚T功課在練。我媽可能覺得我身體比較弱,想我通過學舞蹈,一方面讓我身體得到鍛煉,一方面可以讓我膽子大點。我以前膽子很小,走到哪兒都躲在媽媽身后,后來經常參加各種表演膽子慢慢也就大了。
后來我媽去外地學習了,那時我還小,不會寫字,爸爸就鼓勵我把想對媽媽說的話用畫畫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大概是我記憶中繪畫的開始吧。記得當時家里還有一本掛歷,上面印著古代的山水畫,不像的兒童畫那樣色彩鮮艷。我當時不知道這些畫是怎么畫出來的,只是喜歡用鉛筆對著那個畫臨摹。在我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在媽媽指導下的一幅作品還在全國兒童畫大賽中獲了獎。雖然沒有美術老師正式教我,但畫畫一直是我的愛好,直到高三了才決定報考繪畫專業(yè),才走上國畫這條路路。小時候雖然學舞蹈,但我覺得從肢體語言表達轉換到畫筆的表達并不是沒有聯(lián)系的,藝術是相通的,也許舞蹈讓我對事物更富敏感性,情感更細膩豐富。我很感謝媽媽對我的童年注重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藝繪網(wǎng):這么說來您的家庭環(huán)境對您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很大的影響是嗎?
周燕:是的。首先我們家族里有好幾位都曾經是教師。爸爸一直愛好書法和篆刻,媽媽是音樂老師。我的很多老師都曾經是我爺爺?shù)膶W生。爺爺受傳統(tǒng)文化思想影響很深,他的很多愛好都直接影響到我們。他收藏字畫、寫書法、通音律、好篆刻。記得每年梅雨季節(jié)一過,爺爺就要把家里好幾大箱的書和字畫拿出來晾曬。爺爺會一張畫一張畫拿出來自己欣賞,我在旁邊也耳聞目染,逐漸對中國山水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過那個時候沒有專業(yè)的教師教,多半是自己憑著愛好去琢磨。現(xiàn)在想想也很慶幸,當初能夠很小就看到不少好的作品,這也給我今后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覺得,自小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還是挺深的。
藝繪網(wǎng):看來這種熏陶對你的影響很深了。那么后來您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山水專業(yè)學習,然后去了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讀國畫的研究生,工作又在廣州美術學院,從南到北,又從北到南這樣的經歷對您的藝術創(chuàng)作道路有什么樣的影響?
周燕:我從小就有個夢想,希望能夠到中國最頂尖的藝術院校學習,當初也是抱著這個夢想進入了中國美術學院的山水進修班,那時候很慶幸是插班在何加林老師班上,在何老師的悉心指點和鼓勵下,我對中國山水畫產生了越發(fā)濃厚的興趣,也鼓起了在國畫山水這個專業(yè)領域繼續(xù)研究下去的勇氣,正在那個時候讓我萌生了繼續(xù)深造的念頭。有了在中國美術學院的學習經歷,我決定報考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去那里讀研究生,豐富自己的學習經歷。也很慶幸,遇到了我的研究生導師陳平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對中國山水畫又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也更加堅定了我以此為終身事業(yè)的決心。兩所美院的教學各有特色,我受益匪淺,也是抓住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拼命充實自己。我很感謝我的人生中有四年時間在北京度過,讓我從一個小鎮(zhèn)出來的女孩領略了北京作為文化中心對藝術的包容、交流和重視,視野的開闊也打開了我的創(chuàng)作觀念,心智上也更獨立、成熟,讓我更加肯定地認為,作為一名出色的國畫家不但要有精妙的筆墨技法更要有的思想。
藝繪網(wǎng):您當初怎么會選擇山水,而不是花鳥呢?
周燕:畫山水畫好像是順其自然的事,不存在選擇的問題。也許是小時候臨摹過那本山水掛歷?也許是在爺爺家看山水作品多了?也許是因為我學舞蹈,希望自己變得大氣點,我簡單得認為畫山水可以讓自己心胸打開點,還有就是畫山水可以經常出去游山玩水啊,哈哈!
藝繪網(wǎng):據(jù)我所知您在中國美院的學習結束了以后,中間是間隔了兩年再去讀央美的。是不是您也經歷過迷茫的時期呢?因為聽您的講述,您似乎是一直朝著繪畫的道路在前進?可以和我說說您這兩年走過的歷程嗎?
周燕:從國美的學習結束后,我又回到學校教書,整天夢想著要繼續(xù)學習,整天夢想著能再進校園讀書,再回到學生時代。就這樣,在現(xiàn)實和夢想間我選擇了后者。毅然決然地為了夢想辭職了,中間復習了有兩年時間,后來是以文化課和專業(yè)課都是第一的成績考上的。現(xiàn)在想想如果當年又沒有考上,真不知道現(xiàn)在還有沒有毅力和勇氣再畫畫。在這三年里,我可能比其他人更珍惜這個機會,這樣的學習機會太難了,我所以就特別抓緊時間。
藝繪網(wǎng):您的這段時間說起來還真是有點破釜沉舟的意思在里面的。那么在您看來央美和國美在教學理念上有什么不同?
周燕:北京雖然氣候環(huán)境不太好,不像杭州那么舒服,但是我覺得在央美這幾年的生活和學習,對我一生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央美就像一個,我該怎么形容它呢……北京像一個男人,杭州像一個女人,央美像一個更大的舞臺,它允許什么樣的人都上來表演。無論丑的、美的,任你去表演吧。不像國美,講究傳統(tǒng),雖然傳統(tǒng)確實是基礎,但是央美的教學理念會更注重個人、個性的發(fā)展,自由度更高。中國美院的基礎教育確實要比中央美院要好,我指本科的教育,像傳統(tǒng)筆墨方面的要求,會比中央美院更注重一點。但是教學理念上就要看各個導師的不同了。我們的導師當時就在研究一課題,叫做“山水的性情與格韻”。三年里面我們就是圍繞著這個課題學習研究的。
藝繪網(wǎng):聽說您在讀研究生期間取得了一些成績,作品受到了肯定和關注,能具體聊聊嗎?
周燕:那個時候參加了不少的比賽和展覽,印象最深的是《天臺溪鄉(xiāng)》獲得黎昌杯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展優(yōu)秀獎,并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對于一個畫畫的年輕人來講,作品能夠在全國最頂級的展覽館展示,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情。那個時候陳平老師和龍瑞老師給我的創(chuàng)作都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記得潘公凱院長曾說:“作為一個畫家要“人格分裂”,一邊把傳統(tǒng)經典吃透,一邊是在自己畫創(chuàng)作的同時拋開任何經典、任何的似曾相識,不顧一切地走一條自己的道路,兩邊都走向極端、極致。”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
藝繪網(wǎng):我接觸到的大部分畫家都是男性,好像女藝術家不多,尤其是畫山水的國畫家更是稀少,您是怎么看待這一現(xiàn)狀的?
周燕:呵呵,其實國內畫山水的女畫家也挺多的,當然和男畫家相比要少一些。我覺得男人和女人的本來也就不一樣,社會關系、社會職責、觀察角度和敏銳度都不一樣。女人天生敏感細膩,這種天生的特質必定會造成表達的情感和方式都不一樣。但是我覺得藝術創(chuàng)作,特別是山水畫創(chuàng)作上性別倒不是關鍵,可能直觀上大家會覺得男畫家風格會更粗獷豪邁些,女畫家會更溫婉細膩些。當然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中,女性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國畫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以從古自今被人所熟知的知名畫家往往是男性。不過在我的理解當中,男女畫家都是一樣的,同樣可以胸懷大山大水、心憂天下,也可以為一葉掉淚、觸景傷情。
藝繪網(wǎng):那您有沒有曾經試著去比較一下自己和其他的山水女畫家在畫風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周燕:我會關注我認為好的作品,無論是男畫家還是女畫家的,當然,若是看到好的女畫家的作品,我會特別敬佩和欣賞,因為我深知女畫家的不容易,深有體會吧。其實欣賞作品也是個學習過程,而且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很多種,是無法比較得。我想我的作品可能給人以細膩、清雅、娟秀的感覺,也許跟我的個性有關,“畫如其人”說得沒錯。
藝繪網(wǎng):那您覺得您自己畫了那么久,有沒有一種自己表達情感的繪畫方式,或者有沒有什么表達的標準或者評判標準?您覺得一幅好畫應該怎么來表達您自己的感情呢?
周燕:畫了那么久,還沒有固定的繪畫表達方式。我認為任何情與景都存在著最準確最完美的表達方式,但我們往往達不到。從畫者角度來說能準確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作品必定凌駕在的技法之上,但我認為“法無上下,格有高低”吧。
藝繪網(wǎng):對了,說到您剛剛提到的《野塘寒趣》,我知道這是一幅描寫是雪天鄉(xiāng)村的作品。但我們平時見到的大多是茫茫雪海的場景,您卻以南方小山村為題材,是當場寫生的嗎?
周燕:不是當場寫生。寫生分好幾種情況的。有的是對景直接水墨寫生,有的是簡單畫個草圖,回去再重新創(chuàng)作,我這次是拍照片回來創(chuàng)作的。這個雪景不是茫茫雪海的大場面,而是我們江南小鎮(zhèn)郊外的一個池塘,,平時殘破凌亂的池塘被一層雪覆蓋后特別的美,我小時后出生在農村,長大后又選擇山水專業(yè),對淳樸自然的山村啊、田野啊、柴垛啊、籬笆啊都特別熟悉和特殊的情感。當時被這情景打動了,就創(chuàng)作了這幅《野塘寒趣》。
藝繪網(wǎng):我最近還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網(wǎng)上看到您的作品《難得半日情》獲得了2013全國中國畫展優(yōu)秀獎,能聊聊當初的創(chuàng)作感受嗎?
周燕:好的。畫《難得半日情》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一個冬日的午后,我在杭州玉古路上行走,當時要去植物園,冬天太陽出來了,走到青芝塢時,看到河對岸各家各戶把被子拿出來曬,各種各樣的被子,被子都是塊面,然后繩子是線,很有構成感,色彩也很漂亮。其實這是中國南方最為常見的場景。暖暖的陽光、被單、嬰兒推車、煤餅爐、水泥 凳,這些元素于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而這溫馨的生活場景讓我聯(lián)想到人們在香香的太陽味道里安然入睡,我就莫名感動,這不正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嗎?這些色彩各異的被單,縱橫交錯的線和大大小小的衣架在我腦海里組合成了一幅具有現(xiàn)代構成的畫面。當然一幅畫的最終完成也是反復推敲反復嘗試的結果。
藝繪網(wǎng):我曾經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邵大箴老師對您的評價,上面提到 您的作品“畫風雅致、清新,筆墨精妙且富于變化,有古意,也有來自客觀自然的生氣”,也提到您“正確處理了師法古人和師法自然兩者之間的關系”,您覺得這樣評價你的作品準確嗎?
周燕:我覺得這樣的評價是對我的肯定更是期望,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藝繪網(wǎng):您的作品題材很新穎,非常有生活氣息,這與您經常外出寫生、關注生活有關嗎?
周燕:是的。我認為繪畫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為山水畫家一定要“多歷山川,廣開眼界”。 我特別喜歡寫生,在我看來我們的寫生是非常自由的狀態(tài),畫者可以插上翅膀,左右回翔,上下任意,近睹山村,遠瞻遙山,上觀峰頂,下瞰幽谷,情緒可以變化著物象、姿態(tài)、形狀、質感、色彩……可以時而狂喜,時而憂郁,時而沉醉,期望用畫筆表現(xiàn)出自己思想與情感的蓬萊仙境。
藝繪網(wǎng):我知道您現(xiàn)在還是廣州美術學院的一名教師,那么作為一名老師,您能否能和我們具體談談您現(xiàn)在的教學風格呢?
周燕:教學談不上具體的風格,因為每個班、每一屆學生都不一樣,我會因材施教吧。一般來說,我會比較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自主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我希望大家都能調動積極性、激發(fā)自己的興趣。我會時不時讓大家把筆停下來,讓大家走一圈,看看同學們是在怎樣畫的。或者是不定期的開展討論,互相評價同學的作品,通過評價來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明確自己的藝術觀點。他們可以暢所欲言,我很期望能夠聽到學生真正的心聲。我也會尊重學生的想法,我會反問他們我這樣教可以嗎,你有自己什么想法嗎,我是希望他們能說出來,而不是在盲目地機械地在繪畫。
藝繪網(wǎng):有沒有想過把他們的興趣往哪方面引導呢?
周燕:我會先觀察。我覺得我是一個不吝嗇表揚的老師,比如哪怕一個學生有一點表現(xiàn)得好,我都會說非常好,你繼續(xù)下去吧。有時候他們覺得自己畫的不好,我會說“沒事啊,你覺得怎么樣有趣味就怎么畫”。因為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個繪畫者,自信心是別人不斷地給予肯定的情況下慢慢樹立起來的,會激發(fā)自己在繪畫道路上更堅定地走下去。有時候我也會懷疑自己,學生也會這樣,如果老師給他一點點肯定的話,結果或許就不一樣了。
可能是因為我自己當過小學老師的緣故吧,小學是很注重教法的,怎樣引起學生的興趣、注意力很重要的,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結果都不是那么重要,我希望他們都勇敢地去嘗試,要努力跨出第一步,只要過程中獲得自信就行了。所以這幾年的教學我積累了經驗,讓我很了解學生。比如新的班級進去后,只要他們跟我交談,看他們的態(tài)度我就知道他們對這門課有沒有興趣,是不是喜歡我。第一堂課我會讓他們很放松,聊一些學習以外的事也可以,談談他們的興趣什么的,覺得這個老師可以親近,然后探討一下這個課以后的設計安排,如果大家說沒有意見,那就先試著吧。一開始肯定會有很多同學跟不上節(jié)奏,我也會叫他們不要著急,你只要去做就行了。然后呢,教學上我還會提到做人,我會讓他們假想,想出去以后做一個怎樣的人,給自己定位是什么。比如你想做一個設計師,你想做一個優(yōu)秀的,還是一般的打工的,然后一個設計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是怎么樣的,我會一個個問題給他們去設定,讓他們慢慢明確未來的形象是什么樣的,那他們就會明白現(xiàn)在應該做些什么了。
藝繪網(wǎng):你是媽媽,又是老師、還要畫畫,你是如何平衡者三者關系的?
周燕:真很難平衡,說到底,其實是時間上的如何分配。但老天爺賦予我的職責,我盡最大努力去做好。我首先,我要做一個稱職的媽媽,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是我的最大責任,其次,我想當個出色的山水畫家和優(yōu)秀的老師,希望孩子能看到我的努力,成為他的榜樣。不過我真的很感謝家人對我的理解和支持。
藝繪網(wǎng):作為一名70后的年輕女畫家,你覺得什么是你藝術創(chuàng)作中最為看重的?
周燕:靈感吧,沒了靈感就等于思維枯竭,但我所理解的靈感應是通過勤奮學習,努力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學識而突然產生的創(chuàng)作沖動或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我認為產生靈感的前提必須是人內在的積累。董其昌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意思是首先要讀書,再行路,可我們現(xiàn)在可日行萬里,卻讀不了一本書,這是我最看重的,也是要努力補課。
藝繪網(wǎng):我覺得知道自己明確的興趣愛好也挺幸福的。
周燕:我覺得現(xiàn)在是挺幸福的,這樣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人生是不會遺憾的。我生活當中最大的快樂、最大的滿足,是畫好了、掛起來,看著的時候心里無比踏實,覺得這一天沒虛度;或者是看到了覺得這就是我的記錄、我的人生,沒有虛度掉,這就是我的印證。
藝繪網(wǎng):謝謝您今天接受我們的采訪,也祝您接下來的浙派山水青年畫家巡回展成功!
周燕:好!謝謝!(注:“2013傳承與融合:浙派山水青年畫家邀請展”,廣州站——10.1;杭州站——11月初;另外還有珠海和山東等地,具體詳細地址與日期會再做相關跟蹤報道)
【采訪后記】
第一次見到周燕老師,是在古壹繪舉辦的“水墨新青年”畫展上。當時周燕老師作為聯(lián)展的畫家代表在畫展的開幕式上作了發(fā)言,站在一定的距離之外,只讓我覺那是如此溫婉的一位的女畫家。
而這一次,終于有機會,面對面,在古壹繪的裊裊茶香間,我們聊起了周燕老師的繪畫起點,聊了其追逐夢想時的各種歷程——作為一個半路出家的畫家與其他人相比所存在的技術落差、在高考后家人的反對意見、停薪留職時對繪畫的堅持、還有在人生穩(wěn)定后三重身份的關系抉擇與平衡。同時還聊了現(xiàn)在她的一些教學理念,聊了這些年來她自己對把生活融入繪畫中的看法,當然還有她未來的目標理想,以及在采訪的最后,我們還交流了許多面對人生選擇與迷惘時的自我認識和看法。
郭沫若曾經說過:“一個人總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會不知不覺地消沉下去的。”正是上文的那些拂逆,讓周燕的目標越磨越亮。
在來采訪的路上,周燕老師還因為交通事故而遲到了,但在采訪的過程中卻是始終面帶微笑著回答完了我的每一個問題。周老師在聊起自己過往的經歷時,雖然波折,卻依舊在滔滔不絕中帶著一份坦然自若。言行舉止之間讓人覺得若可以擁有過一份這樣的經歷,著實也是一份寶了。然而可以行走在自己的夢想中,周燕還是幸運的。現(xiàn)在靜靜地看著她的畫,讓我更是忍不住想要再深深往里窺視一番。這讓我想起了她的畫作——《早春圖》:
“雪平山黛遠,門前依草垛。
村落朝陽里,人行素錦中。”
恬靜而安謐的意蘊隨處可見,仿佛耳邊還可聞見犬吠牛哞四五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