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畫畫,更喜歡書法,最喜歡禪修。我用于畫畫的時間不多,反而用于書法的時間多一些,禪修的時間更多一些。因為一位禪師跟我說過:禪修相當于你做任何事情。每天的生活簡單而快樂。早起,禪修打坐。念念經,念念大悲咒,念念佛。更重要是念自性佛,再參一參話頭:念佛是誰,誰在念佛?
早課結束,就開始練書法。書法主要學古人的,現代的書家雖也有喜歡的,但大多浮躁,名過其時,不學也罷。
上午很快就過去了。下午畫畫,畫畫之前找來一大堆資料,看個不停,每次看都像一個饑餓已久的孩子,有時沒畫上幾筆,下午時間就沒了。只好晚上再畫吧。
畫畫也好,看畫也好,最主要的是用心。用心就是一種體驗,用心作畫才能人畫合一,才能獲得快樂。我想這個過程就是一種禪修。
有朋友對我說:你的書法比畫好。我承認,書法比畫更難學,所以我用了更多的功夫。有人說:你的畫有靈氣。我不否認,我知道這是禪修來的,不是畫出來的。就像書卷氣,不讀書只靠畫是一輩子都畫不出來的。
晚上比較安靜,更適合創作。我的創作時間特別開心,恣意縱橫,自由自在,萬法為我用,萬物筆下生。時而意在筆先,時而意在筆后。時而畫形,時而寫神,時而形神兼備。最后題上款,蓋上“自在居”的大印。怎么樣,夠不夠自在?自在之余,晚課不可少,靜坐思己過,莫論別人非。
時光流逝,世界在變,不變的是我的簡單生活和我的日志。
我不是畫者,也算不得禪者,我只是個體驗者,體驗藝術,體驗人生。
畫家闞玉敏簡介:
闞玉敏,女,遼寧葫蘆島人。字“閑云”,號“老佛山人”、“秋子溝人”、“自在居主人”。國家一級圍棋裁判,曾做圍棋教練,現在北京發展。從小喜歡書法,習書多年。近年愛上中國畫,一發不可收。初期靠悟性和自學,臨習各種門派和技法,兼容并蓄,自得其樂。后受實力派書畫家張建忠、以及工筆畫家李玉鳳指點,畫技突飛猛進,漸入佳境。2012年師從著名畫家李金山、漫畫家侯峻山、著名畫家古今明、南洋大畫師林家雄學習蘭竹、玉米、人物畫和漫畫、動物等。花鳥、山水、人物皆好,尤喜花鳥,善畫玉米,以及梅、蘭、竹、菊、牡丹等。現任文化中國藝術會館館長,文化中國總編,中國孔子國畫院院士,中國國禮書畫院理事,CCTV中國影響力·文化中國藝術家沙龍秘書長,中國長城書畫家協會會員,文化中國書畫慈善基金會發起人之一。
2011年9月作品入選并參加長城書畫家協會舉辦的書畫作品展;2011年11月23日,作品入選“明天更美好慈善愛心書畫藝術交流展”,被中華慈善總會收藏;2011年12月參加第二屆全國“長城杯”書畫作品展;2012年9月參加在東方藝術館舉辦的“中國當代實力派女書畫9人聯展”;2013年1月參加中共中央黨校舉辦的“新起點·新輝煌—錦泓軒書畫藝術展”,并收入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的《錦泓軒書畫作品集》,2013年參加“2013實力派藝術家9人聯展”,并入展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的“2013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2013年9月3日應邀在國子監文化節上舉辦“闞玉敏禪意書畫小品展”,2013年9月8日,在北京文化中國藝術館舉辦“闞玉敏禪意書畫作品展”, 2013年10月1 -6日在北京大觀園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舉辦“蘭竹組合展”。
所畫竹子,取法于蘇軾的理論,得法于吳鎮的用筆,成法于鄭板橋的韻味。雖學古人,卻為己用。其書法,取法二王,加上是天分的個性發揮,真草篆隸,穿插妙用,瀟灑自如,自成一格。書與畫巧妙結合,融為一體,既有文人畫風采,也蘊含禪機,被禪家稱之為“禪竹”。尤其是其扇畫蘭竹,構圖精巧、簡約,用筆干練、大膽,用墨多變、干凈,鑒寶專家王敬之評之曰:格調高雅,品味不俗。所畫玉米,采用水墨工筆手法,虛實相間、陰陽結合,大俗大雅,深受藏家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