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發展中國論壇(CDF)、山東省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以“弘揚沂蒙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沂蒙·高繼興畫展”6月12日在CDF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展中國論壇副秘書長、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光明主持發布會。 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光明 …
推薦關鍵字
由發展中國論壇(CDF)、山東省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以“弘揚沂蒙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沂蒙·高繼興畫展”6月12日在CDF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展中國論壇副秘書長、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光明主持發布會。
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光明
會議發布:“弘揚沂蒙精神研討會暨紅色沂蒙·高繼興畫展”將于2014年6月28日至7月4日在山東省臨沂市文化中心舉辦。6月28日上午舉辦“弘揚沂蒙精神研討會”和“紅色沂蒙·高繼興畫展”開幕式。據悉,本次展覽展出高繼興最新創作的紅色沂蒙系列共120余幅作品。
藝術家高繼興
沂蒙是一塊紅色的熱土,是我黨我軍和沂蒙人民共同創立的著名革命根據地。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沂蒙兒女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沂蒙人民發揚光榮傳統,愛黨愛軍、無私奉獻,使沂蒙老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沂蒙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財富。
藝術家高繼興在會上發言
抗戰期間,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常駐沂蒙。劉少奇、陳毅、羅榮恒、徐向前、粟裕等前輩在這里組建了兩個野戰軍,13萬余名沂蒙兒女參軍,120多萬民工參加支前,打響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魯南戰役、葛莊戰役。“最后一碗糧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縫軍裝,最后一床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兒子參軍上戰場”;“紅嫂乳汁救傷員”;“梁紅玉動員參軍以身相許”等是發生在沂蒙的真實故事。陳毅元帥感慨地說:“我進了棺材也不會忘記沂蒙人民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出席嘉賓
沂蒙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化資源。漢晉文化、紅色文化與當代文化共存互依,書法文化、兵學文化、孝文化、商文化根深葉茂。高繼興是從沂蒙走出來的畫家。自2006年開始就著手創作以紅色沂蒙為主題的作品。他走遍了沂蒙,到每一個革命紀念地寫生,畫了數百幅寫生稿。創作中,他不局限于自然的真實,通過形象思維,進行典型化的綜合、增刪和概括,使畫面比現實有了新意;不像一般的山水、人物畫,單純去追求筆墨趣味,而是把筆墨功夫、傳統技法揉進有政治內容和思想境界的藝術之中,體現了時代精神。看了這些紅色沂蒙題材的作品,仿佛又看到當年沂蒙軍民英勇抗戰、軍民魚水情深的場面。能使人緬懷戰斗的過去,又能展望美好的未來。對弘揚沂蒙精神,彰顯臨沂風采,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