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青年藝術100”將在北京農展館隆重舉辦,這也是舉辦三屆以來,“青年藝術100“第一次以最完整的面貌示人,從本屆入駐農展開始,“青年藝術100”北京啟動展計劃每年定時定點舉辦,再塑品牌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以鞏固“青年藝術100”作為“青年藝術第一推廣品牌”的業界地位。以下為2014年度“青年藝術100”項目執行總監彭瑋接受媒體采訪的內容:
問題=Q 彭瑋=彭
Q:“青年藝術100”已經連續兩年在798藝術區舉辦,今年為什么會將場地搬到農業展覽館?
彭:“青年藝術100”至2011年啟動以來,沒有固定的場所。第一屆是在地壇公園搭建藝術帳篷。當時是因為地壇每年都會有一個名為“創意點亮北京”的活動,機緣巧合之下我們便被邀請在那舉辦了。當時人們納悶為什么我們會在那樣的地方做展覽,并且形式上給人“博覽會”的感覺。
為消除這一印象,我們在籌備第二屆展覽時候努力找一些相對專業且合適的場地。可是“青年藝術100”每屆都會囊括400多件作品,少有這么大的場館適合展示。于是,2012年我們聯合798藝術區的悅·美術館、圣之空間和阿拉里奧畫廊,共同舉辦;2013年是在798藝術工廠、圣之空間和鳳凰藝都舉辦的。但是三個場館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會削弱“青年藝術100”留給人的印象,地點以及時間的不確定性會讓人產生困惑。所以我們一直致力于尋找一個能夠完整呈現“青年藝術100”面貌的地方。
Q:“青年藝術100”移師農展館想要呈現怎樣的觀感?
彭:大家對農展館的熟悉程度源于藝術北京,為此我們也在想,若在這舉辦大家會不會又誤認為我們要做博覽會。可是綜合各方面因素,利還是大于弊的。我們希望“青年藝術100”每年都有個固定的檔期與場地,那么長此以往,大家腦海中便會有印象——到了八月份青年藝術100就要在農業展覽館啟動了。另一方面是,農業展覽館相對來說比較整體,配套設施比較完善。所以跳出798藝術區之外,找到這樣的一個場地,相對來說會比較好。
Q:與往屆相比,本屆“青年藝術100”在銷售方面將有怎樣的突破?
彭:當然銷售很重要,但是我們不以銷售為前提。“青年藝術100”不像畫廊等商業機構是以營利為目的。當然我們也不推諉,我們是會銷售作品的。因為這些青年藝術家需要靠這些實際的收入生存,為此我們也必須要銷售。另一方面,很多人看我們每年做那么盛大的展覽,會以為“青年藝術100”很富裕,可實際上做年輕藝術家展覽獲得的利潤是很少的。我們有時候開玩笑說,做“青年藝術100”的項目純粹是慈善事業。但是把來自不同地區的青年藝術家聚攏到這個平臺,可以讓藝術界各個層面的人關注到他們。確實三年以來,有很多人在我們這兒摘到了果子。所以“青年藝術100”打造的是綜合性平臺。成本雖然增高了,但是固定場地之后有利于我們拉贊助,平衡收支。
Q:與普通的藝術博覽會相比,“青年藝術100”有怎樣的不同?
彭:因為大家對博覽會的概念便是搭個棚子、豎立展板,在豆腐塊的盒子里掛一些展品。其實我們只是在外形上令大家產生“博覽會”的錯覺。所以今年我們考慮在策展、布置以及對外宣傳上盡可能削弱博覽會的影子。
Q:本屆“青年藝術100”是否會有一些主題展區的出現?
彭:會的。其實長久以來大家都會問“青年藝術100”到底有沒有主題。當然我們并沒有刻意要安插個主題,而且藝術家也不愿意在這樣的圈圈里創作。但是今年,“青年藝術100”會通過作品類型劃分一些區域。加上展區的設計,我們希望讓觀眾產生新鮮的感覺。所以我們更多地想是通過展覽策劃體現“青年藝術100”整個定位和品質。
Q:“青年藝術100”已經成功舉辦三屆,今年除了場地的變更之外,還將出現哪些不一樣的環節?
彭:“青年藝術100”做到第一年的時候還僅僅是在大陸范圍甄選作品。第二屆加入了韓國美術館和策展人推薦的十位韓國藝術家。第三年,除了延續之前新增的十個韓國藝術家名額以外,“青年藝術100”甄選范圍擴大至港澳臺地區。今年除了保有前三屆的因素之外,還增設了意大利拉古納獎項的影像十人單元。在全球范圍內甄選青年藝術家的拉古納獎項在今年是第九屆,與他們合作是為了傳遞一個信息,即我們也是一個逐漸走向國際化的平臺。為此,我們今年還與法國萊儷品牌合作,設立了一個名為萊儷青年藝術獎的獎項,以鼓勵四屆脫穎而出的優秀藝術家,令他們有機會前往歐洲進行駐地交流。
同時,我們還會與萊維國際集團合作創建“青年藝術100”的升級版——不同凡響,這是由萊維國際集團特別支持的微個展愛心計劃,以展示青年藝術家的綜合藝術素養。組委會邀請趙力、向京、劉禮賓、孫國勝等組成評委團,從歷屆參展藝術家中遴選出十位藝術家,給予一定的展示空間,呈現十個與眾不同的藝術方案,打造十個獨具特色的“藝術盒子”。有的時候藝術家會笑著抱怨說,“青年藝術100”這個平臺很好,但是藝術家數量之多以至于不是每個都能顧得上。這一項目就是希望每一屆優秀的藝術家都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