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藝術網:絲網版畫、木刻版畫及銅版畫都是您拿手的藝術創(chuàng)作方式嗎?
利國杰老師:能把一種畫種做好就很不錯了,版畫非常復雜,每個程序都非常復雜,我的木刻版畫以感性為主,我個人性格決定了作品的感覺,跟著感覺走并把它完善這就很好。版畫以制作為主,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創(chuàng)作,并需要通過不同的程序與步驟才能把畫做好。
東盟藝術網:那您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和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有什么不同嗎?
利國杰老師:版畫很講究技術,概念比較死,但我的做法完全脫離了版畫固有的一些模式,通常版畫是在紙上創(chuàng)作,而我是在畫布上。我的創(chuàng)作方法在版畫的基礎上實踐了一段時間,比如木刻版畫,別人的工具是刻刀,但我用的是電刨、電鉆、鋸子等工具。這是因為我的作品尺寸都很大,因此刻刀只能成為我創(chuàng)作的輔助工具,版畫有個無形的限定,創(chuàng)作大尺寸的作品非常難,創(chuàng)作時需要經常扛上抗下看創(chuàng)作效果,這個過程對體力與耐力要求比較高,除此外還需擁有創(chuàng)造力。
版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很多東西是靠估計出來的,創(chuàng)作的過程需要估計,這靠的是經驗積累,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摸索出機器與版的結合,這讓我不斷地抓住一個個閃光點,不斷深挖拓展,摸索出自我的藝術道路。
東盟藝術網:您能介紹一下您的作品《虛張聲勢》嗎?
利國杰老師:《虛張聲勢》使我獲得全國十大美術新青年稱號,當時我的作品把專家都嚇到了,他們第一次見這么巨幅的版畫,巨幅的版畫是比較少見的。即便如此,我的目標已不再是投稿與參加展覽,當然這也是由于尺寸和題材的限制,我的作品偏當代和現(xiàn)代,風格也比較抽象,之后我的重心會往個展與聯(lián)展這個方向走。
東盟藝術網:您的層次是否已經上升了一個階段并已發(fā)生質的變化?
利國杰老師:不算轉變,我從學畫以來,我的階段性就非常明確,在考前做了一個五年計劃,計劃五年考上大學,結果用了一年就完成目標。大學階段目標也很明確,由于個人基礎比較好,在大學期間非常專注,玩藝術,并且是玩當代藝術,當時不被老師理解,后來自己研究出一個路子,課堂上認真按老師要求畫,下課后就弄自己的創(chuàng)作,不斷地去嘗試新的風格,不斷地去嘗試抽象的、風景的、寫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
大學畢業(yè)后的個人經歷,使我的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研究生階段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就開始按半年為階段來規(guī)劃我的計劃,《龍鳳呈祥》是我讀研究生時的第一張作品,研究生有中期作業(yè),每次考核我的作品能單獨擺滿一間房子,研究生階段早中晚幾乎都在工作室,我是沒有假期和周末的,大多時間我都是在工作室待著,但我不會通宵熬夜的創(chuàng)作,倡導勞逸結合。
東盟藝術網:黃菁老師用“奇”、“純”、“深”、“悍”這四個字評價您的作品,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利國杰老師:比較貼切個人,因為文章寫于作品之前,寫于展覽后期可能就評價就不大一樣。
“奇”:也許是覺得我比較怪,比較有個性,在藝術道路上有自己的性格,有自身堅定的信念,執(zhí)著。
“純”:專一,干一行愛一行,我以版畫為主,堅持做版畫的藝術家很少,但我就以這個為起點,樸素,保守,傳統(tǒng),但也不要太拘泥于傳統(tǒng),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執(zhí)著的走下去。
“深”:主要說作品深度,可能是想摸索我作品表達的東西。
“悍”:就是生猛,強悍,這跟我個人性格有關也與我個人內心世界有關,在藝術方面達到了悍匪的狀態(tài),但做個人藝術的時候必須得忍受孤獨的狀態(tài)。
東盟藝術網:您有過瓶頸期嗎?
利國杰老師:瓶頸期是多方面的,比如為生存而到處謀求工作的時候,這是我們無法負擔也無法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期,但瓶頸期主要還是階段性的影響,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個人生活經歷。畢竟“沒有幾十萬的積累,怎能賣出幾十萬的價值”。
東盟藝術網:您對廣西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的發(fā)展有什么建議?
利國杰老師:注重與各藝術機構的關系,運作經費,應當成為青年美術家的一個平臺,利用網絡宣傳平臺與資源促進交流互動,舉辦學術講座促進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