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作為南中國唯一經文化部批準,中國美術家協會與廣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國際藝術博覽會,于12月8號在白云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來自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參展機構400多個標準展位近2萬件以當代國畫、油畫、雕塑、瓷器為主的參展作品,營造出廣州乃至珠三角濃郁的藝術活動氛圍和藝術收藏氛圍。其三,組委會精心策劃多個主題展,這是吸引各大參展商到來的重要原因!據介紹,這次藝博會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品當屬畢加索的10件陶瓷作品,這也是畢加索的陶瓷首次流入中國市場。“一下飛機,《斗牛士與公牛》的陶瓷盤子就被買家以68萬元的價格定走了”,其他如《騎馬斗牛士》的罐子成交28萬元,成交的幾件陶瓷水罐或盤子,最低價也在18萬元。經典畫廊展區、國際與當代精品展區一直人潮涌動,頗具代表的漆畫泰斗喬十光先生的十多件漆畫精品,香石相遇——50件沉香雕件和100件田黃作品,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先生的“肥女”系列雕塑等一直吸引著參觀者的眼球。
繼第19屆廣州藝博會的落幕之后我們采訪了廣州藝博會的藝術總監彭文斌先生!他的獨到見解讓大家不虛此行!
Q1:您怎樣理解藝術博覽會文化?
A:藝術博覽會文化從歐洲起源并日趨成熟,其為參展藝術機構、藝術家和收藏家創造了零距離交流的機會,并且創造了一種積極的氛圍與精神。它對培育藝術品的投資消費市場、引導美術創作、推動藝術品市場國際化、增強大眾審美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規模龐大、內容廣泛、展出者和參觀者眾多的博覽會猶如一面多棱鏡,不僅能夠反映出藝術市場的進步和發展,同時也是藝術和廣大民眾之間一座極具親和力的橋梁,它的真正價值在于建設城市文化底蘊,提高大眾藝術素養,傳承藝術經典。
Q2:您覺得藝術博覽會能給藝術家帶來什么影響?
A:首先這個影響肯定是正面的!藝術博覽會于藝術家而言是其與市場溝通的有效橋梁,是藝術家積累人脈、接近市場、與同行切磋、與藏家互動的重要平臺。實際上,在如今信息膨脹的情況下,酒香也怕巷子深,特別是對于未出名的藝術家來說,藝術博覽會是提高藝術家自身知名度的有效方法!
Q3:廣州藝博會已經有19年的悠久歷史了,這么多年來有哪些藝術家/藝術機構在這個平臺上頗有建樹呢?
A:廣州藝博會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三大藝博會之一,19年來為成千上萬的參展伙伴提供舞臺,展現他們作品的藝術魅力。19年來在這個平臺中,劉大為、王鏞、岳敏君、冷軍、王西京、劉文西、馮大中、許欽松、方楚雄、許鴻飛、陳永鏘等的作品都在這里留下印記。除了這些知名的藝術大家參與之外,也有許多藝術家朋友在這里極大的提升了知名度,實現藝術抱負,如:朱頌民、敬雙武、馬青原、崔景哲、馬萬國、陳野平、馬順先等等。而在19年的展會歷程中,也有很多藝術家朋友和藝術機構一直都跟著我們,支持我們,如:趙上慧、朱頌民、讓·米歇爾、彥那·黑北客、伯恩、Classi·簡經典畫廊、美國西岸畫廊、臺灣名典畫廊、廣東樵山書院、崔景哲藝術館、尚品畫廊等等。除此之外,廣州藝博會每年至少有70%的回頭客戶前來參展,這種高度的認可讓我們覺得非常欣慰的同時也充滿前進的動力!
Q4:根據我們在現場所采訪的情況來看,參展商們高度評價本屆廣州藝博會:“完全達到國際水準,相對往年,進步極大……”是什么原因使得本屆的藝博會發生這么大的轉變呢?
A:本屆廣州藝博會無論從學術水平、作品品質以及商業運作都呈現出高端化和精細化,這一點是我們非常驕傲和自豪的地方。組委會藝時代機構堅持要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國際化藝博會。因此今年藝時代的工作人員在招展時嚴格把控參展作品質量的同時積極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家、藝術機構參展。作品質量不合格者不會絕不會讓其參展。另一方面組委會對于藝博會現場的監控更為全面,因此今年的藝博會現場很是規范,這也是為什么參展商評價說“達到國際水準”的原因之一。
Q5:一路走來,您最大的挑戰和收獲是什么?
A:作為廣州藝博會的策展人,即肩負著怎樣為參展藝術機構和藝術家在藝術學術領域和藝術交易市場的培育,同時擔負著為歷年來在我們藝博會上的收藏家找到有藝術價值和升值潛力的收藏品的引薦,怎樣做到多盈是最大的挑戰。當看到世界各地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家在我們藝博會上逐年成長并將廣州春季、秋季藝博會作為他們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場藝術交易、交流活動時,我會為藝術圈對廣州藝博會的高度認可而非常欣慰,我認為這也是自己一路走來最大的精神收獲。
Q6:在廣州生活多年,對這個城市有怎樣的體會?
A:這個城市處處充滿著濃濃的文化氣息。花的絢爛和生命力,茶的清新和微苦,湯的濃郁和鮮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獨特的廣州文化!在廣州可以感受不一樣的城市文明,體會清新而濃郁的南粵傳統文化。
Q7:您怎樣看待博覽會、經紀人、畫家之間的關系?
A: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出好的戲劇需要有好的舞臺、好的劇本和好的角色。而博覽會、經紀人、畫家也是三者聯合才能唱出一場好戲!博覽會負責搭臺,經紀人負責唱戲,畫家則負責提供劇本。畫家需要經過經紀人的代理,通過他們進入市場,而博覽會便是進入市場的一個最好的平臺!這三者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衰俱衰!
Q8:中國的博覽會現狀如何?
A: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內地已經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博覽會市場,同時博覽會在國家的發展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當然,無論哪個行業,發展都是利弊并行的。中國博覽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如:不正當競爭猖獗,品牌會展較少,誠信度不夠等等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激勵我們這些行業從事者和政府單位出席相關政策,引領博覽會行業往良性方向發展!
Q9:您還會從事這個行業多久?
A:我經常與朋友們聊起,人生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可以將自己的興趣變成自己的職業,并且這個職業還可以給你帶來精神和物質的收獲。我想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幸運兒!我熱愛甚至深愛這個行業,所以我會將藝術職業作為我畢生的追求!作為一個藝術家,我也是樂在其中。
Q10:您覺得廣州藝術市場成熟嗎?前景如何?
A:廣州的藝術市場最近這幾年來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相對于國外藝術市場發展程度來說,廣州的藝術市場尚屬初級階段,資本的積累和學術理論的積累相對缺乏!雖然目前藝術市場不成熟,但是廣州藝術市場所呈現的良好市場環境和潛力是不可忽視的,以及各個行業對文化事業的支持、政策的利好、普羅大眾對藝術的逐漸加深認識等都將推動廣州藝術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說,前景一片美好,過程是仍需奮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