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劉彥勇教授在天元大廈4樓中國杭州棋琴書畫苑舉辦“彩墨杭州——劉彥勇教授色語•印象作品展”。浙江美術網主編有幸專訪了劉彥勇教授,她對自己的作品做了詳細的解讀,以下是浙江美術網獨家專訪的內容:
浙江美術網:劉教授的作品看上去色彩都非常漂亮、構圖很舒服,您是怎么會創作出這么絢麗色彩作品的呢?
劉彥勇教授:這跟我在大學一直教書有關吧,我在大學一直教授設計,從基礎到專業課程,三大構成、圖案設計、裝飾畫、廣告設計、產品包裝、品牌推廣等,經常會教學生進行歸納自然界一些無序的東西變為有規則、有序的圖案。用傳統圖案元素創意成時尚現代感的新的圖形。在我的作品中也自然能夠看到一些歸納性的東西。畫中都可以找到我運用哲學中藝術審美法則來指導畫面的效果。每一幅畫都安排有對比關系,如黑白對比、色相對比、純度對比、明度對比、面積對比。包括構成上的疏密、韻律、節奏、虛實、大小及色彩上的冷暖變化等。就如藍色瓶子的這幅《靜物花卉》,是一個冷色調,但是我在畫面下方畫了幾顆紅的小果子,在畫里起了一個點睛作用,它使整個畫面活起來了。不然的話,畫面缺少變化,冷色就顯得單調,常言道,萬綠叢中一點紅。也就是告訴你冷暖色的配置比例。
浙江美術網:包括那一幅大紅色塊的畫,其實整體是印象派的感覺,暖色調的。
劉彥勇教授:這幅畫的由來也是有一個情節的。因為我剛來杭州的時候,對這里的地理環境不熟悉,我去參觀潘天壽的美術館,結果走到一公園附近就下車了,問了西湖邊售貨亭的老板美術館在哪兒,結果她指了相反的方向。于是我們朝著他指的方向走去,走了快一站路的時候她氣喘吁吁的追上來說:“對不起!對不起!指錯路了,潘天壽美術館應該朝南走,在美院邊上。”于是,我們又走了回去。其實一公園離潘天壽美術館距離不算遠,但是她不搞這個專業就不知道潘天壽美術館在哪里。因為這件事,我很感動。另外剛來的那段時間,我經常會出去轉轉,到任何地方坐幾路車都不知道,當地人都很熱情,會告訴你具體路線,甚至給你帶路找到車站站牌,告訴你坐幾路車。內心甚是感動,我想還有這么好的人,這么高的素質。這份暖情與感動已經存儲在我的記憶里,我被杭州人的熱情所感動,這種熱情包含著責任、善良與真誠,曾經讓無數游客為之感動。感覺自己也被這種氣氛包圍了,后來創作了一批暖色調的作品,實際都是一種由心而發的情感表達。我要用畫筆作證,將這份精神與感動、暖心的記憶收藏與保存。
浙江美術網:劉教授的作品中也有印象派的表現手法。
劉彥勇教授:是的,我把自己的很多印象體悟的東西都放到作品里面了。你看嫣紅之二,黑色旁邊有一綠色的小色塊,其實自然界里也是這樣子的,暖色調里面有冷色出現,如紅花綠葉,處理得好就非常和諧。但是沒有這個冷色調,也不是說這個畫不好。但是有這個綠色的點睛之筆,使畫面一下子就出彩了。
浙江美術網:實際上,我覺得你這個畫的確是依據哲學的審美觀創作的。看上去沒有規律,實際上是很有規則的可循的。
劉彥勇教授:還是這幅畫,背景是暖色調,黃色也是暖色系,同時也代表陽光的感覺。我這個人心態比較年輕。也可能是因為我教設計、教色彩構成、裝飾畫時間久了。也可能是我的性格關系,不喜歡那些很壓抑、沉悶的東西,總喜歡陽光燦爛。杭州到處是參天大樹,你來到杭州,就想走進了一個開放的大花園,萬紫千紅的植物花卉、經典別致的景觀布局讓你目不暇接。我時常望著阿娜多姿的花,望著西湖嫵媚撩人的柳和周邊高低起伏的山巒發呆、陶醉,我感嘆雖然身居鬧市,仍有如此奢侈的美景享受!西湖這個地方非常神奇,大樹下面生長著小樹,陶行知先生說大樹下面小樹不好生長。但是在西湖小樹下面還生長著各種郁郁蔥蔥的花卉植物,它們努力伸向陽光,綻放萬紫千紅,真是給點陽光就燦爛!此景此情給了我太多的創作沖動!我想用畫筆作證,把杭州四季美麗的色彩都留著!
這幅《菊色芳華》黃色的菊花,畫的也是有點抽象的感覺,不是寫實的東西。因為寫實的東西太多了,大家看到自然界的都是寫實的景物,而藝術應該高于生活。經過藝術家的加工,對事物、情景的觀察,審美的提煉之后,它表現出來的境界和味道就不一樣了。所以藝術要從生活中來,又高于生活。我比較喜歡印象派的東西,能給人一種聯想,不要交代的太清楚,讓人根據自身的經歷和想象去體會,這樣的藝術才是成功的。如果在作品里形象像照片一樣都清清楚楚了,別人還有想象的空間嗎?其實在學校里,我們和學生講藝術審美規律的時候,都是這樣的。你的作品必須給大眾留有一個互動的空間。讓他去發揮想象力所以中國畫里面有一個理論叫知白守黑。
浙江美術網:這個在中國畫里面經常有大量的運用的,其實這個都含在美學、哲學里面。
劉彥勇教授:有些人他畫的時候故意留大片的白,此處無水他畫一艘船,好像是船在水里了。這就是給人家一個想象的空間。我這些畫基本是印象派,有些抽象,畫的是什么花,你去想象,你覺得什么樣的花應該是這樣子的,根據你的經歷、修養與知識去彌補一下這個想象空間。
浙江美術網:現在許多抽象的油畫運用中國傳統水墨的表現手法。為了表達剛剛老師您說的給作品留有一定的想像的空間,觀眾在觀看作品時能夠參與這個作品當中,產生互動,然后這個作品才變得完整。
劉彥勇教授:是的,前面我已經講過,在創作的時候,就是這種觀念在指導著我。藝術的東西很神奇,通過藝術家的再創造,給審美者一個想象的空間,讓他也打開一個審美的空間去填補他的需要,互動起來才有意義。所以不知道多少年,我都沒有再畫太寫實的東西了。我以前畫的都比較寫實,因為開始我畫工筆畫比較多。后來我畫小寫意,、傳統的畫比較多。現在小寫意也畫,大寫意也畫。就是根據胃口了。一般不同的人對不同畫的風格,有不同的要求。現在我自由創作的時候,肯定要追求一種我內心想表達的,那種神秘的東西追求意境。以景去傳情,在似與不似之間更偏向于不似,這樣給觀眾互動的感覺更強。但是你的畫面構成元素要有一些引導性,如果說觀眾看完這幅畫一點感覺都沒有,一頭霧水,進不到這個畫里面,也不對。要對觀眾的聯想有引導才行。
浙江美術網:你這樣一說,我發現你的畫里面其實都有這樣感覺。您的情感比較豐富,每幅畫都有一種你自己的表達。你說的引導在畫里面,也都能看的出來。包括這幅藍色調的作品,上面看著像一股山泉流過來,溪邊綻放著燦爛的黃花。
劉彥勇教授:畫面左上方是白云在山間繚繞。剛剛下過雨以后,我在天目山確實看到了這種自然的景象,碧水青山,空氣十分清新,自然境從心生了。但是我不可能把它畫成它的固有色——綠色。因為創作總是要高于生活,要把自己的情感體會融入畫面,經過提煉,潑墨潑彩,把那種意境畫出來。真是 “身居天目山,云霧繞山間,路遇山花雨,蜂蝶山鳥喧。”瑤池仙境般的環境。有時候我也在那邊寫點小詩、畫畫、種花,品茶,像神仙過的日子心靜。所以你看我創作的一批色彩比較清新寧靜的、藍綠色調的畫。其實當時心就是靜,環境也靜,空氣又好,所以我畫不出來煩躁的作品。我只有用這種色彩表達我當時心境。因為色彩是代表情感表達的載體,冷色調一般人在安靜的時候,空氣清新的時候,看到大海的時候,心情特別舒暢的時候,你喜歡用這樣的顏色。暖色調一般都在于心情澎湃的時候,感情熱烈的時候出現在畫面上的。
浙江美術網:和您聊完,感覺像聽了一堂繪畫方面的專業課。感謝您的分享!
此次展覽從5月24日持續到6月22日結束,若有時間大家可以前往天元大廈4樓中國杭州棋琴書畫苑,現場感受劉彥勇教授作品的魅力。
劉彥勇教授,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浙江省花鳥畫家協會、浙江省女花鳥畫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政協書畫院畫師,工商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美院高研班特聘教授。
出版著作:
《基礎圖案》《工藝》《裝飾.圖案.構成》《21世紀中國美術家》《劉彥勇色語印象》。在杭州、鄭州、廣州等地10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多幅作品被美術館、畫廊或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