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突然收到一封陌生的來信,讀完才知相交已久卻從未謀面的福建山水畫家曾堅已悄然離開了畫壇,寫信的人,是他在上海念書的兒子曾曉俞,他在信中寫道: “老師可曾記得曾堅?記得在你曾經筆下那一腔綠色情愫的南方閩鄉的窮畫家?你的案頭,可還擺放著多年前曾堅進你的閩鄉風情小品?”“也許你還不知道,我的父親已于不久前離開了人世,臨終甚至還未見到我們為他印出的第一本畫集…”讀這些文字,不禁讓人凄然淚下,我真的不知他病了,更不知他走得那么匆忙!記得去年秋天,我還與他相約到閩南走走,到他生活的農村去看山、看水,聽鄉音,殊不知事隔幾月,才短短的幾個月啊,這位未曾謀面的朋友競悄然離去,對他的過世,我不敢多問,我不愿再向他的家人提起這傷心的事,可我想不通,他那么樸質,對藝術那么執著,他的作品不僅散發出濃濃的鄉情,懷著對故鄉那么多的熱愛,他才六十歲,正是創作的金色年華,可為什么卻那么匆匆就離我們遠去?太多,太多想不通的問題讓人茫然,心潮難平!
林繼中先生為曾堅寫過一則畫評,文中流露出曾堅對美的追求,對藝術探索的獨到見解。特別談到“曾堅對綠色的理解有獨到之處,其色彩清亮,空明而不薄,半厚而不板”,與其說曾堅是在寫生,毋寧說曾堅是在譜寫記憶中永不磨滅的印象——綠”。從這些文字中,讀者不難看出作者的生命之源與勃勃生機,可為什么有著如此心境的人竟英年早逝?l我想,要是他再多活些歲月,要是再給他多些刨作的機會,曾堅一定會成為非常出色的藝術家,八閩大地也一定會涌現出更多充滿鄉音鄉情為時代立傳的新人!可惜,可惜美意如夢,真情似風。再有多少抱負,恐怕也無法彌補曾堅留下的遺憾- …
如今,我捧著他家人為他出刊的畫集。懷著難以名狀的心情寫下這些文字。是緬懷畫家?是思念友人?還是獨自吐露心聲?我說不清,只依稀感到壓抑,心中有不吐不快的情結。
曾堅,我未謀面的好友,你進我的閩鄉小品,我還存放在我的案頭,那些充滿綠意的山山水水依舊帶給我一派生機。每每看到這些用生命點染的佳作,我都會從心底流露出許多感檄,謝謝你用短暫的一生為家鄉謳歌,用生命之綠去裝點一個又一個令人鼓舞與眷戀的春。
我記得我們的相約,來年春日,我會沿著休走過的山路,去尋覓春的夢鄉。此刻,請讓我獻上一束采自西部藏鄉的花束獻給休,獻給你的藝術 朋友,安息吧l愿另一個世界也有你心中的香格里拉。
二00七年五月于川藏線上鮮花盛開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