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劉碩海是在北京舉辦的藝術博覽會上,我是去采訪、看熱鬧,他是和朋友去“練攤”,去品嘗一下藝術家赤膊上陣面對市場的滋味。
他們倆人臺租了一個“攤位”,以“混臺雙打”的形式,掛出了大大小小廿余幅版畫。他的朋友展出了十余年來在大小涼山“扎根”體驗生活所獲得的精心之作;碩海則是拿出了他新近創作的兩個系列一組是致力刻劃大海、港灣和船的套色木刻;一組是以“華夏文明系列”命名的混印小品。這些作品,初看并無太多的特別,可當你駐足審視那么一會兒,你便會發現,這些才是真正的藝術品。從這些作品中,你不僅能體味出畫家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也多多少少能感悟到東方文化那種既博大精深,又深切感人的無窮魅力。藝術家甚至只用一舟、一帆、一個港灣的潮汐,便能把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對大海的向往、對童年的回憶、對未來的憧憬,那么含蓄又那么純樸地流露出來,帶給人幾多溫馨、幾多依戀……
所謂“華夏文明系列”,畫家也只是用一些中國原始巖畫和甲骨文字圖形和一些富有中國傳統意味的色塊和形象,巧妙的組臺、重疊、演繹,并融入現代審美的觀念進行再刨造所產生的火花。我不敢說它已經十分完美,但至少它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并富有能與人心靈溝通的美感。只是我擔心這些作品會不會遇到知音,特別是一想到在博覽會這種油畫、中國畫走俏,名家倍出的場臺,少得可憐的版畫會遭受到什么樣的冷遇?叫人真是難以捉摸。
從籌展到正式開展,他的純藝術很少有人看、有人欣賞,連那些記者、編輯和玩高雅的文化人也難以光顧,不由得讓人替他捏了一把汗。要知道,僅靠工資收入的版畫家下一次海,不知要有多大的勇氣,和付出多少難以述說的心血。
可碩海這位敦厚質樸的北方_漢子沒有皺一下眉頭,依舊樂呵呵地坐在他的“華夏文明系列”面前看他的書,看那些能給他自信,給他刨作靈感和精神慰藉的《美術漫步》。望著他一臉的微關,望著四好些木然的藝術家們,叫我覺得折磨人的倒不是市場,而是急功近利的自己,細想起來,真有些好笑。
過了一天的中午,我又轉到碩海的面前,一幅有趣的畫面吸引了我:一個“老外”(后來知道是德國建筑師)正和他在用一張紙進行交談。雙方十分認真,可氣氛又顯得非常友好。他們一邊寫,一邊用手勢比劃,不時還爆發出笑聲。出于好奇,我也湊了過去,才發現他們以君子之風在討價還價。由于語言不通,他們只好用相互認識的阿拉伯字做加和減的游戲,不幾個回臺,雙方一擊掌,成交了。“老外”一口氣買了“華夏文明系列”小品中的六幅,歡天喜地的拜拜了!沒有想到。這“老外”不僅看憧了,而且選的作品還非常之精,叫^嘆服-第二天上午、下午,乃至一連幾天,法國的、加拿大的、比利時的客人轉山繞水地找到他的攤點來看他的作品,來買他的作品,也來看這位不憧外語的藝術家,引得左右!“練攤”的畫家們無不露出驚訝的神情。可碩海還是那樣樸素地笑笑,說上一句:“‘老外’真有趣,什么都要買來玩玩。”我知道他不是在自嘲,當然也不是在掩飾得意。他只想為那些久旱盼不到雨露的緊張神經滴幾點松馳劑,緩和一下氣氛。
當然,“老外”雖不是買來玩玩,但也像買來玩玩,只是這玩,還真要有點文化品味,有些藝術修養,才能玩出個滋味來。
不知為什么,我也越發喜歡這組“華夏文明系列”來。不光如此,我還喜歡那停泊在港灣的船和飄在海中的帆…好幾次想求碩海留一幅小品作紀念,但一直又難以開口,畢竟我們之間素昧平生。想買,又怕對方以為我見外,直到分手時也終未啟齒。
由于采訪需要,我向碩海要一份他的藝術簡介,可他居然沒有,他沒有印,而大多數畫家不僅印有精美的簡介,有的還印有精美的畫冊以及錄像帶之類的系列宣傳品。一句話,不少的藝術家都認識到包裝的重要,懂得要自我宣傳首先得自己給自己作廣告。可這位老兄卻說·“懂畫的人看作品,不懂畫的人看招牌。”這話聽起也有道理,不過真正懂藝術,又肯掏錢來收藏藝術品的人畢竟是太少太少。我不便再深入去采訪他,好像他不想有人“吹”他,更何況賣出幾張小品算什么“熱點”,又能“吹”出個什么名堂來。
回四川一個多月,我快忘了這位老兄,他卻寄來了好幾幅作品送我,還在信中說,他知道我喜歡“華夏文明系列”,可當時幾張好的都賣了,所以遲了幾日才寄來。還說,他之所隊沒有寄出我喜歡的有關海的作品,是因為他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表現大海。不過,他又告訴我,大海、船,將是他長久要刻劃的主題。
信寫得很簡單,沒有客套,可這封短信和那些充滿了份量的作品卻讓人非常感動。一沖動,又想寫點什么,可對碩海我真的還談不出什么來,甚至我不知道他今年多少歲。至于他的藝術履歷和其它更是一無所知。我找來好幾本美術家名人錄、人名錄,也沒有翻出他的“輝煌”業績,只在《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找到了“劉碩海,1955年12月生,天津人。擅長版畫。”這些簡短得像發電報似的文字。看來,他真的缺少點“自我推出”的意識。
據他的一朋友講,碩海的作品在版畫界是有影響的,他的作品不僅參加過不少海內外的展覽,也獲得好些有模有樣的獎,像魯迅創作金牌獎、中國第九屆版畫展優秀獎、中國第五屆藏書票展二等獎、天津文藝新秀獎、天津魯迅文學獎;并于198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劉碩海版畫藝術展》,他的上百件作品分別為中國美術館、天津美術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日本神戶博物館及美國、加拿大、法國等文化藝術機構收藏。只是他不肯提起這些往事,他有他自己的追求,有他自己直面人生與藝術的哲理。一句話,他要走自己所選定的路,一條既艱辛而又寂寞的路。
古人云·“有容乃大”。我想在海邊長大的孩子,應該有海一般博大的心胸,應該有大海一樣深沉的情感。興許碩海正是從浩瀚無比的海中吸取了靈感,悟出了生活與藝術的真諦,才變得如此執著與樸實。
我猜想,童年的碩海和那天真無邪的小伙伴們一定常在沙灘堆那些水遠立不起來的塔,在陽光照耀下去撿那無數美麗的彩貝,去尋覓霓虹和水光交織起的夢幻…要不,一談起海,他怎會那樣動情!
我知道我沒有能力拿起木刻刀與碩海一道去追逐金色的人生,但我相信,我將和碩海成為真正的朋友,因為我愛他的藝術,因為他希望有人能和他一樣真正地熱愛大海!
對么?碩海,我的朋友!
1996年仲春于看不見海的川西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