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法國生活了二十多年,現在我來談談自己對促進中國書畫在世界發展的體會。面對全球化文化的沖擊,在全球文化求同而不同的情況下,我認為要想更好地實現這個發展,就要進行深入全面的交流,增強相互之間的了解,而前提則必須是多元的。沒有多元,就無法進行交流。各國文化都存在差異,藝術家創作出來每一幅作品,都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中國畫家,既要熟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真諦和內涵,又要有時代精神。不同民族的人民,都會產生美的同感,同時又會對美產生不同的理解,因為理解和感受都是和文化背景相關聯的。東西方的藝術家要多進行交流,實現包容和理解。作為一個藝術家,要堅持自我,更不能忘了地域性。西方油畫大部分以色彩實現視覺效果,畫面一目了然,表現的是真實和自然;而中國畫除了視覺影像,還有畫外之音,如詩書金石,有可想象的空間。其實,東西方的藝術家不乏相互借鑒,比如畢加索、馬蒂斯就借鑒了很多中國繪畫的元素和基因,而趙無極、朱德群也借用了很多西方的視覺表現力。藝術本身是相通的,中國畫往往看上去可以聯想到詩歌、散文,而西方油畫看上去就會聯想到一個故事或一本小說、一段歷史。怎樣把兩者不同的手法結合起來,是我們面對的一個大課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