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喜歡繪畫藝術,有段時間對漫畫情有獨鐘。畫畫除了用腦子外,主要是手眼,于是便騰出了耳朵。耳朵不愿閑著,便喜歡放音響聽音樂。或是聽聽收音機里的曲藝和相聲。相聲和漫畫應該是兄弟藝術,都是用機智、幽默的藝術語言,逗人開心,發人深省,針砭時弊。天津是曲藝之鄉,愛曲藝聽相聲是天津人生活中很大一樂。
我喜歡漫畫大概也和從小聽相聲有關。如今年歲見大頭腦見慢,琢磨漫畫點子早已力不從心。但漫畫的基因在我如今畫的水墨人物畫中得以保留和生長起來。喜歡畫既有文人氣質又風趣幽默的人物。如喜歡拜石的米芾;難得糊涂的鄭板橋;喝醉酒好耍酒瘋的阮籍等......我覺得他們是活的真實的,得大自在之人。
去年有幸結識被天津相聲愛好者尊為“少馬爺”的馬志明先生。他喜歡我的畫,我喜歡他的相聲。常在一起吃飯聊天,且很談得來。
知道馬先生大概是八十年代初期創作的一段相聲《糾紛》引起了糾紛。一句“我叫丁文元,天拖保全兒!”的臺詞差點惹上官司。我就不明白一句“天托保全”和一個大廠的聲譽有什么關系?不就一樂么?中國一些人真是不懂幽默,沾不沾就上綱上線。當時很是為馬先生抱不平。
雖說是什么相聲都聽,骨子里卻很挑剔。對一些主題先行,閉門造車實用主義的相聲很是反感。還有一種脫離生活編造所謂的可笑情節故事的相聲也是不感興趣。脫離生活,便失真,制造的笑料不會自然。讓觀眾覺得,不笑吧對演員不大禮貌,笑吧,又笑不由衷。
還有一些明星大腕,高高在上,不深入生活自然江郎才盡,坐在屋里編寫一些玩弄形式的文字游戲。什么“XX四,X老四,進了薩拉熱窩,出了一身阿富汗”有意思么?有學問么?不覺得。還真不如改行去玩網絡。
我喜歡天津的相聲。尤其是馬氏相聲。它最大的特點是貼近百姓,貼近生活。在逗你玩的同時,給人以啟迪與思考。慢慢咀嚼回味無窮。馬志明先生和馬三立的相聲作品大都有表現市民生活,刻畫人物生動鮮活的特點。但在藝術表現手段上有所不同。老馬先生以說見長,娓娓道來,鋪平墊穩,滴水不漏,當聽眾沉醉其中,突然峰回路轉異峰突起,包袱嘎然而響。少馬先生的相聲相對火爆,富有朝氣,不溫不火,語言幽默且精煉。看似不經意的脫口而出,實則非常嚴謹,沒有廢話,沒有水分,如同篆刻中的章法。牽一發而動全局。在眼下全國的相聲界顯得風格十分突出。
馬先生相聲語言的生動活潑,表現在模仿劇中的人物的惟妙惟肖及和人物性格的特點的一致性。《糾紛》這個段子,馬先生幾乎是用模仿語言來塑造的。聽這段相聲如聽故事和看小品,但比故事和小品精彩。他能給觀眾一個充份的想象空間。我曾一邊聽相聲,腦子里便一邊勾畫出兩個人物的形象。丁文元應該是個干瘦的人,面白且凹,眼小牙稀唇薄,好斗有些痞性。王德成則是個稍高的粗壯漢子,面黑口闊。粗門大嗓行事魯莽。(不知別人在腦中是如何勾畫?)總之馬先生給了我這樣兩個生動鮮活形象的感覺。還有一段相聲墊話說的是一位老先生愛看著火和車禍。最后看到軋死一驢。這段相聲真是讓人拍案叫絕,看似人物奇特,少有,其實人物幸災樂禍的陰暗心里并不奇特。由此可見馬先生對人物深層次心里的挖掘和抨擊,有其獨到的視角和見解。
馬先生的相聲除塑造人物貼近生活,生動傳神之外,想象力豐富也是一個鮮明的特點。如相聲《五味具全》寫的是一位為了撈錢的業余作家胡編爛造的故事。為了吸引讀者編出了一個“五味大俠”和電魔、磁魔等四大魔頭在喜馬拉雅山頂賭斗的故事。想象力之豐富真是令人叫絕。
馬先生早年是京劇科班出身,后改說相聲。早年的舞臺生活不知對先生嚴謹活潑的臺風精益求精的藝術創作精神的形成是否有著因果關系。
去年我有幸結識了馬先生。在交往中感覺非常投機,在對藝術的認識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大有相見恨晚之慨。和馬先生的接觸中感到他為人同他做藝一樣平易、真誠、謹慎而不失大度。
如今的藝術界如同名利場,演藝界更是如此,象馬先生這樣安心作事,不事張揚做人低調的甚是了了。
去年年底為了紀念馬三立誕辰九十五周年,孟小冬誕辰一百周年,由馬六甲策劃了一場文藝演出。主劇是“烏盆記”。劇中主要人物劉世昌由著名京劇演員王佩瑜出演。馬先生串演張別古。著名評書演員單田芳先生墊場講述“烏盆記”的故事。
那天天降大雪,交通很不方便。我得到馬先生的兩張贈票頂風冒雪來到劇場。由于天氣不好開場時間有些推遲,可劇場早已爆滿,人聲鼎沸。由于大雪的緣故,京沈高速不好走。單田芳先生沒顧得上吃完飯便登臺表演。這次演出非常成功,我也過足了戲癮。
“烏盆記”是一出劇情非常有意思的戲。一只黑色的瓦盆忽然張嘴說了話,把一個八十五歲的孤老漢張別古嚇倒在地上。他為了不讓盆說話,將一泡屎倒進盆兒里,不想屎沒進盆兒卻濺了一臉一身。烏盆訴說冤情,求助于張別古,張別古很是同情但又不愿惹事。在烏盆的百般糾纏下張別古幫助烏盆打贏了官司。劇中劉世昌的扮演者王佩瑜演的非常出色,他的嗓音高亢清越,唱腔悲泣蒼涼。有余音繞梁之感。馬先生的張別古演的更是精彩,一出場幾句道白便贏得了碰頭彩。尤其是幾句現掛更是惹得觀眾瘋狂,掌聲喝彩聲不絕于耳。他把一個孤獨而頑皮能苦中作樂的老人演的惟妙惟肖。官司打贏了張別古為了不白忙活而向包大人要錢,不得,于是躺在地上“四腳朝天”,撒潑打滾耍起賴來。逗得全場哄堂大笑。劇中馬先生雖然是配角,但奪了全場的風頭,使這一古老劇目增加了新的光彩。
以上是和馬先生相交相知后的粗略感受,所寫博文算是對馬先生這次成功演出的祝賀和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