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眼里,遠山的蒼勁和深遠,帶有一種剛勁中的憂傷。這和我從小生長環境有關。我不斷的創作灰山系列,某些時候我卻擔憂起來,會想起灰山的本意。我一直自問,也在想一個問題:在這個球體上存在的靈生難道不能和協共處嗎?我也深信一定能找到共存的法則——力所能及的呵護。我深知發展是需要付出,人類進步的同時也正從青綠到灰山,山欲空無,綠無蹤。
我的創作當中,灰色為主色調,畫里的山多數沒有畫樹,我想用土石來表現天與地的靈通,從而喚醒沉睡或迷失的造物主。單一生活中的存在色,我多數喜歡穿灰色的衣服,這跟我的創作也是有共鳴的,灰色表現,憂郁又高貴,清凈而有力。灰色的神密讓我留戀、讓我陶醉,同時也讓我擔心害怕……在創作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山體的動搖與分裂,這種開闊和強大的沖擊感讓我感受到生命蛻變的激情,也可以說是一切有形質的物質毀滅之后的重生。
我的畫面就是依附著深厚感情的地方
對自然的迷戀,對家鄉的思念,使我常常回憶起我的童年,與山石為伴。在我心中萬物都是有靈氣的,畫面中出現的痕跡就是我想用跡象來傳達生命的蛻變與重生。我心中的那些已經被染了的和將要變成灰色的山是永遠畫不盡的,在我腦海里它們由混沌變得清晰,又由清晰變得混沌。
自我的“囚禁”
近幾年一直把自己囚禁于繪畫之中,對于生活的壓力和市場的誘惑我一直持有旁觀者的態度,盡管也會有世俗的軟弱,但忠實于藝術的性格會讓我在每個困難時期都會帶著信心走出來,反而覺得自己身處這個世界之外是一種別樣的快樂。如果不把自己“囚禁起來”就無法靜心思考和探索。
一種形式,一個反思
通過《灰山》系列作品的闡述,以觀其形有具象的山體,但又不是概念中的山,用灰色來表現存在的一種現象,傳達出我對自然、人文、世界的一種心態,一種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