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嘯天
2007年8月,三聯書店出版了陳巖先生著作的《往事丹青》 一書,書中有“古往今來琉璃廠”的一個章節,這個章節主要是描述在199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同志,北京市副市長白介夫同志領導和組織的第一屆“中國文物節”,我被陳巖先生推薦給北京市琉璃廠文化街管委會,并同時也被邀請與中華文化促進會王石老師、國家文物局王璐老師一道負責“古往今來琉璃廠”的策展,我在與王石老師的合作期間,親眼目睹他一氣呵成該展覽的前言文稿,文字精煉,才氣極高,實在令人“嘖嘖的”拍案叫絕。由于當時我負責總體策劃,因此才有機會用心將王石老師的“手書原稿”收藏至今;
2013年1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了陳巖先生集著的信札專集《丹青余韻》,該書的首發活動是在廈門市的中信書城,陳巖先生也在這次首發活動的現場為讀者和粉絲們簽字售書,首發式的活動期間廈門電視臺專題部也在現場安排了訪談和陳巖先生與讀者的見面會,參加這個訪談節目的嘉賓有陳巖先生、阮次山和中華文化促進會的王石先生……。
訪談間的王石先生,隨手翻閱著《丹青余韻》,不經意的說到:“這里還有啟功先生說‘我覺得王同志寫的前言最好……’的一封信扎。這時,忽然聽到觀眾席上有讀者說:“既然啟功先生先生說王老師的“前言”寫得最好,我們希望王石老師為我們概述一下這個“前言”的內容如何?
此時的王石老師被這突如其來的僵局將了一軍,臉上現出一番為難的表情,微笑地向觀眾和讀者說道:“這些都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也記不大清楚了……。”
眼看著尷尬的局面就要出現了,于是,我猛然的挺身舉手要求發言,替王石老師解圍,此時,只見王石老師向我說到:“小馬你到臺上來向大家說吧……”于是,我即刻跑到了臺上,接過王石老師的麥克風,干脆利落的向讀者們說到:“十分湊巧,就在我來廈門前參加這次活動之前,剛剛整理完王石老師當年為《古往今來琉璃廠》展覽撰寫的“前言”,幸好存在我的手機里,下面我可以替王石老師為大家朗誦一下,此是臺下爆發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待我將王石老師的“前言”朗誦結束后,臺下又迎來了讀者們的一片掌聲。
陳巖先生與讀者的見面會結束后,陳先生對我說:“小馬,你這次為王石老師解圍的事情實在神了,感覺上完全就是現場導演編導的效果,簡直就是天衣無縫。”
為了再次顯擺本人25年前的親身經歷,再一次贊美王石老師的文筆精華,現將王石老師在1991年為《古往今來琉璃廠》展覽撰寫的“前言”手稿影印本和詳盡的文字內容一并展現給大家,以期能與廣大讀者共享這篇曾被啟功先生認可和贊美的“前言”文章吧。
2016年9月30日馬嘯天并記于澄懷堂
以下為《古往今來琉璃廠》展覽的“前言”正文:
前言
琉璃廠名氣極大,人緣極好。
這里雖只是京華一隅,然而縱說則有上自遼代海王村、元、明皇家窯廠演至清代、民國漸次蔚成書業文玩集市以至于今天形成琉璃廠文化街的千余年滄桑遷變、盛衰浮沉的漫長歷史;橫論則有層出不窮的歷代行業、技藝、字號、人物、珍奇、掌故;比之于書,實在是一部浩繁巨著!而慕名來者,無論古之達官顯貴、雅士文人以及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流,也無論今之內外游客、書畫文物愛好者、收藏家,究竟有誰能盡知其詳,盡識其事呢!
“九市精華萃一衢”,真可謂說不完道不盡的琉璃廠!
我們之所以不揣疏漏而舉辦這個展覽,一則愿為觀者勾勒出一個簡略的歷史輪廓,二則想借此而求得識者和前輩們的指正與補充。因為今日琉璃廠文化街確實不僅是馳譽中外最負盛名的文物市場,而且已經成為中國文物事業的一個窗口,它集納著中國傳統賞玩文化的美學風采和審美情趣,每每被譽為鑒賞家的搖籃,開架圖書館、開放式博物館……
因此,更全面更深入地展示它、研究它,使之光大、發展,便是極其有益的事情。
謝謝各位光臨。
北京琉璃廠文化街管委會
一九九一年X月 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