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林
配圖:馬嘯天
鳥倦飛而知還,人識迷而歸鄉。故鄉何在?吾心安處。紛擾于十萬丈紅塵,顛頓于八千里云月。凈土何處?心清靜處。阮籍行無其途,慟哭而折;陶潛心寄田園,舟揚以歸。“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不復以心為形役、以形為物役,淵明棄簪拋笏,忘情于心靈之山水,自然之田園。古之高士,得其鄉而可回,得其路而可歸,得其所而心安;今之眾人,不得其路而行,不得其門而入,不得其處而心安!奚以如此?戚戚于貧賤,忻忻于富貴,不甘天下之淡味,不安天下之卑位。終日思其力之所不逮,憂其智之所不能,患其命之所不得。其心如熾,心無以安,焉有故鄉!念誰為之戕賊,何以恨乎故鄉!
東坡居士有云:“此心安處是吾鄉。”南宗禪亦云:“心清靜處是凈土。”故佛者安于佛,儒者安于儒,道者安于道;工者安于技,農者安于田,師者安于教,游者安于心。父安于慈,子安于孝;母安于啼乳,童安于嬉戲。
《松下撫琴圖》
隱
隱者,飲也。隱于野,隱于市,隱于朝,無非別是一番隱于飲也。斯飲非酒而專言茶也,茶乃隱士,酒乃俠客,故古之有言云:“熱湯如沸,茶不勝酒;幽韻如云,酒不勝茶。”
聞香識道,啜茗返真。于唇槍舍劍間猶見魚躍鳶飛,于蛇腹蝎心處猶見云白風清,于名山欲海里猶見翠竹碧松。隱者,無須嫉俗憤世,無須道骨仙風,亦無須放虐形骸。隱亦脫,豁然剝落而自由無礙;隱亦停,行至水窮而坐看云起;隱亦蓄,養元納精而安然靜待;隱亦清,流水白云而常觀自在。故中土文化,魏晉謂之風度,莊禪謂之妙意,竹林謂之高風,隱士謂之雅閑。
茶有別腸,隱有別氣;富貴無臺閣氣腸,貧寒無諂諛氣腸,書卷無迂腐氣腸,自在無仙佛氣腸,莊禪無空寂氣腸。何以謂隱?隱又何以為飲?非深心于斯道者難知也。
《霜蹊危步圖 》
琴瑟合鳴
凡箜篌所奏,無太平之音,多悲壯凄清,其至急處,可令人泣下沾襟。琴瑟與之有別,輕挑慢剔,進退揉拂,多悠柔清轉,其蒼蒼涼涼,亦磊磊落落,其喁喁噥噥,亦纏纏綿綿。
有琴,常有瑟,琴瑟二字,合鳴也。粗聽彈琴鼓瑟,各自為調;細聞眷鳥一對,彼此唱和。琴瑟可喻鴛鴦意濃,亦可喻高士志同,終歸一情字耳。霸王虞姬琴瑟也,相如文君琴瑟也;管仲叔牙琴瑟也,荊軻漸離琴瑟也。古之琴瑟共振者,當為情死,不為情怨。
一人彈,名之“自鳴之曲”;兩人及以上彈,謂之“合鳴之曲”。合鳴之曲必為爾宮吾商,此角彼羽。相諧而不相同,圣人所謂“君子和而不同”,所言即此理。《老殘游記》云:“和之一字,后人誤會久矣”。
琴者,情也。瑟者,舍也。明乎琴與瑟者,原為情與舍者也;明乎情與舍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
《溥心畬詩意》
草木之國
吾之有國,草木之間也。
斯生于北,生于南,生于西,生于東,生于崔巍群山、湖洋江河;亦生于經,生于辭,生于賦,生于史,生于唐宋詩詞、元明曲文。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梅、桃、杏、李、松、柳、梧、桂、榕,嘉木秀逸而繁蔭;蘭、蕙、萱、芷、菊、芍藥、菖蒲、江離、芙蕖,香草欣欣以向榮;木香、薔薇、素馨、凌霄、卷柏、長青、翠云、忍冬,蔓枝攀援而窈窕……咸集卓爾儀態萬方姿,無盡香色替歲來。
夫至圣之松柏,屈子之白芷,淵明之秋菊,知章之玉柳,敦頤之蓮荷,王維之紅豆,林逋之疏梅,東坡之幽蘭,清照之海棠,板橋之墨竹,秦觀之芍藥,李白之薔薇,居易之芭蕉,應物之萱草……蓋使其書之有色、文之有香、天地之葳蕤生光也。
子生,以桑蓬射天地四方;入塾,執芹藻祀萬世師表;冠禮,備菹蓍行成人醮禮;嫁娶,奉棗栗祭先祖宗列;事親,獻稻黍孝父母高堂;見晤,攜稷粱示禮儀誠敬;辭別,灞橋折柳依依難舍;排遣,解憂療愁萋萋萱草。
嗟乎!草木之有水土,如人之有詩文,水土滋生草木,詩文化成天下。草木所賴者根也,根深而歲長,淺則壽止不能及歲。李漁《偶寄》有云:“根在,則雖處厄運,猶如霜后之花,其復發也,可坐而待也;如其根之或亡,則雖處榮肥顯耀之境,猶之奇葩爛目,總非自開之花,其復發也,恐不能坐而待矣。”
吾之如草木,生于大香草木之中國,亦復將死于大香草木之中國也;吾之為中國人,生于大美詩文之中國,亦復將死于大美詩文之中國也。
馬林寫于丙申歲初冬吉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