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寶鎮始建于宋末,明清時已初具規模。古鎮依山傍水,五橋相通,三水相匯,鎮周青山翠疊,河岸綠竹搖風。高處望去,高低錯落、鱗次櫛比的屋宇千姿百態,排排吊腳木樓隨山勢起伏,錯落有致。小街寬不過三四米,窄處僅容一人過,全系青石板鋪就,石階起起落落,蜿蜒上騰伸向前方。房舍多為明清風格的木結構建筑,一般是一樓一底、前店后宅的格局,灰瓦、白墻、青石板的天井,具有典型的川南民居的風格。古鎮三宮八廟殘存的寺院、佛塔、雕塑、繪畫等散發著悠久歷史文化和建筑藝術的光輝。據介紹,福寶古鎮還流傳下來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高勝山歌、民間器樂演奏、傳統燈戲、獅子翻高臺、猴子爬高竿等民間藝術,趕上節氣就可大飽眼福;這里出產酥餅、豆腐干、山花蜜、梅子酒、葉兒粑等小吃,風味獨特,不妨品嘗一下,難得一飽口福。
“養在深閨人未識”
由于所處地理位置較偏僻,交通不便,經濟比較落后,古鎮顯得有些荒涼破敗,但依然保存完好,風貌依舊。雖然這里曾被獨具慧眼的兩部著名的優秀電視劇《世紀人生―――董竹君傳》《傻兒司令》的導演相中,拍了不少場景,但仍然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還沒有被旅游界看好而熱鬧起來,仍顯得古樸、清幽,絲毫沒有商業和旅游開發的現代氣息。我到達的第一天,走在街上,所見行人稀少,偶有納涼的老人于樹蔭下閉目養神,打發時光;零星幾個婦女坐在門前,飛針引線繡花;三兩小孩或爬在低矮的木凳上做作業,或安靜的戲耍,不聞集鎮常有的喧囂與叫賣聲。
神秘而古老的傳說
有關“福寶”名稱的由來,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這里有個名叫秀娥的俊俏媳婦,她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日子過得美滿幸福。有一年卻橫遭人禍,家中被盜賊洗劫一空,兒子餓死,丈夫病倒了,婆婆急得瞎了眼。秀娥傷心欲絕到河畔為兒子挖墓坑,忽聽“當”的一聲,竟挖出了一個卵石,那石色澤美麗、光滑透明、金光閃閃、紫氣騰騰,她把石頭捧回了家,奇跡發生了――兒子復活了,丈夫病好了,婆婆眼明了,屯里有糧食了。卵石被奉為圣物,為小鎮帶來了福音。人們認為這里是塊“福天寶地”,便紛紛遷來此地居住,小鎮因此興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