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卒年不詳。是我國東漢時期有名的經學家、文學家、訓詁學家和詞匯學家。唐張懷瓘《書斷》卷上謂許慎卒于東漢安帝末(約125年)。后人考其事跡,認為許慎當生于東漢明帝時(75年以前),卒于東漢桓帝時(147年以后)。汝南召陵萬歲里(今河南省郾城縣東)人。字叔重。為太尉南閣祭酒,校長等。人稱許控長或許祭酒。性淳篤,博通經籍,時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語。工書。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漢,吳五十九人,中有許慎。唐張懷瓘《書斷》卷下云:“許慎少好古學,喜正文字,尤善小篆,師模李斯,甚得其妙。”列其小篆為能品。許慎以篆書為正字;著有《五經異義》、《淮南子注》、《孝經古文說》和《說文解字》十四卷等。《后漢書》卷七十九下有傳。
《說文解字》收入正文9353字,重文1163字,合計為10516子,全書解說用字133441字,首創540個部首編排法。《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以六書理論系統分析字形,解釋字義的寬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體以及漢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訓詁,反映了上古漢語詞匯的面貌,比較系統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論,是我國語文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說字義、辯識聲讀的字典,也是1800年來唯一研究漢字的經典著作,是我們今天研究古文學和古漢語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沒有這部書的流傳,我們將不能認識秦、漢以來的篆書,更不要說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與戰國時的古文了。因此,它不但過去對漢字研究發生了巨大的影響,對現在和將來的漢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