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大眼造像記》,刻于北魏景明正始之際(500年-508年)。楷書,刻在洛陽龍門古陽洞。與《始平公造像》、《孫秋生造像》、《魏靈藏造像》并稱“龍門四品”。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將其列峻健、豐偉之宗。
楊大眼,北魏名將,南朝人形容他的眼大得像車輪子,《魏書》上說他“少有膽氣,跳走如飛”。宣武帝初年他奉命南伐,連拔五城,追奔至漢水,斬南朝輔國將軍王花,首虜2000余。當他凱旋而歸,經伊闕時發愿開龕,時當在正始三年夏秋之際。造像龕位于古陽洞北壁第二層大龕東起第三龕,右鄰魏靈藏造像龕。龕大且內容豐富,雕刻富麗華美,是古陽洞中的精品。
造像龕高253厘米,寬142厘米。尖拱形,龕楣中心刻廡殿頂殿堂,正脊中心為金翅鳥,殿內釋迦佛端坐。佛殿下二龍盤繞,二龍外側二仙人分騎象、虎而行。
龕內釋迦結跏趺坐,禪定印,兩側菩薩侍立。三尊雕像皆飾火焰紋背光。
造像記在龕右側,高126厘米,寬42厘米,盤龍首,長方座,正面刻五個小龕,圭形碑額上刻“邑子像”三字,所刻文字歌頌北魏將領楊大眼軍功顯赫的一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