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高閑,晚唐僧人,烏程(吳興)人。自幼出家湖州開元寺,后入長安,住四明、薦福等寺。學張旭,工草書,名冠一時。韓愈《昌黎先生集》卷二十一《送高閑上人序》云:“往時張旭善草書……今閑之于草書,有旭之心哉。”說其書有張旭之心。張祜也有《高閑上人》詩,贊曰:“卷軸朝廷餞,書函內庫收 陶欣入社叟,生性論經儔 日色屏初揭,風聲筆未休 長波浮海岸,大點出嵩邱 不絕羲之法,難窮智永流。 殷勤一箋在,留著看銀鉤。” 可見高閑在唐書名顯赫。 宋贊寧《續僧傳》卷三十《釋廣修傳》云:“釋高閑‘宣宗重興佛法,召入對御前草書。遂賜紫衣,號十望大德……閑常將川白書真草書之蹤,與人為學法焉。’”宋董逌《廣川書跋》卷八云:“閑之書不多存于世,其學出張顛,在唐得名甚顯。”宋陳思《書小史》云:“高閑善草書,師懷素,深窮體勢。”宋葉夢得《石林避暑錄》卷三,謂高閑書“神采超逸,自為一家,蓋得韓退之序,故其名益重。”元劉有定《衍極注》云:“高閑上人能草,每欲學為張長史。后終于湖州開元寺。”
《草書千字文》殘卷,真跡。紙本,縱30.8厘米,橫331.1厘米,已殘,僅存“葬”字以下52行、243字,前缺的部分由元鮮于樞補。此書跡流傳有緒,曾經宋趙明誠、元鮮于樞、明方鳴謙、清卞永譽和安岐等收藏,現藏上海博物館。
此《千字文》以硬毫書寫,筆勢濃重,堅挺縱放而不失規矩。循規草法,揮灑自如,氣象生動。其結尾處,尤為開闔恢弘,豪爽頓生,給人一種筆墨淋漓酣暢的感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