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柬之,生卒年不詳,吳郡(今蘇州吳縣)人。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議郎,活動于初唐。年少時他依舅家學書,其舅父即是當時極負盛名的書法家虞世南。陸柬之傳世作品甚少,《絳帖》載有陸書廿五字,此外僅有的也就是被稱為二陸文賦的《陸柬之書陸機文賦》了。
《文賦》為墨跡本,是初唐時期少有的幾部名家真跡之一。據說陸柬之年輕時讀陸機《文賦》,極為傾心,想親筆書寫一篇,因怕自己書藝不精而“玷辱”前賢名作,始終未敢貿然動筆,直至他晚年書名赫赫時,才動筆了此宿愿。此帖筆法直逼大王,深得晉人韻味。元代書法家揭溪斯曾評論此帖說:“右陸柬之之行書《文賦》一卷,唐人法書結體遒勁有晉人風格者,惟見此卷耳。雖若隋僧智永,猶恨嫵媚太多、齊整太過也。獨于此卷為之三嘆。”元趙孟頫評價更高,曰:“唐初善書者稱歐虞褚薛,以書法論之,豈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跡,故知之者希耳。” (見趙孟頫《文賦》跋)
欣賞《文賦》墨跡,用筆清雋飄逸,流轉圓潤,確實具有《蘭亭》那種平和簡靜的意境。此帖點拂波磔之間,使轉運行之際,結體照應之處,皆合《蘭亭》妙法。從中可窺陸柬之于《蘭亭》所下功夫極深。應當指出王羲之現存法書今已無一真跡,多為唐人摹本。作為摹本形似之差距可能不大,但就作品的貫氣,神彩來說都及不上《文賦》神似《蘭亭》。因此后世學王書者,對此帖格外珍愛。元趙孟頫就曾臨學此帖,從中領悟晉人筆法和結體,其受益是很明顯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