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煥神道闕》刻于東漢永寧二年(公元121年),石在四川渠縣北新興鄉(xiāng)趙家坪道旁。分東西兩闕。石高120厘米、寬約80厘米,隸書,現(xiàn)存者為東闕。西闕釋文“故尚書侍即河南京令”。東闕釋文“豫州幽州刺史馮使君神道”。
古代宮殿、祠廟和陵墓前的建筑物稱闕,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臺,臺上起樓觀。以兩闕之間有空缺,故名闕和雙闕。后世改用石雕而成的,作為銘刻官爵、功績和裝飾之用。神道就是墓道,馮煥神道闕就是在闕上記載了馮煥生前事跡、官位的碑刻。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評價此書法云“布白疏,磔筆長,隸書之草也”。其實筆劃拉長并不是馮煥神道闕一例,其它如“朱秉題記”、“許安國祠堂題記”等也是如此。另外在漢簡中也常有此形態(tài),它表現(xiàn)的是一種開張縱橫、不拘小節(jié)的氣象,書寫自由,體現(xiàn)了漢人隸書的豐富多樣性,線條舒展、靈動。相比之下,西闕書法有較濃的裝飾性,而東闕書法顯得渾厚含蓄一些,展勢則同出一轍,并無不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