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油畫作為典型的西方藝術形式,自傳入中國以來,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思維的影響,尤其受到中國傳統美學重要命題之一的“意象”影響,從而在林風眠等畫家的油畫作品中出現了形神兼備、寫意抒情的意象性特征,進而造就了兼具中西方油畫藝術特征的“意象油畫”。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元素深度交融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隨處可見的意象象征、抽象表現和情感表達,呈現出鮮明的中國傳統意象美,不僅是“意”與“形”的結合,更是畫家主觀審美和情感與客觀物象的融合統一。油畫風景創作中獨特的意象表現語言,是作品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賴以存在的實體,是畫家內心情感和精神的外化表現,理解其意象表現語言,有助于我們提升藝術鑒賞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國當代油畫作品。
意象造型,虛實相生
造型是繪畫創作中畫家情感、藝術審美、感受和構思的外在呈現,是畫家主體情感與自然物象藝術融合的產物。因此,造型也是油畫風景創作中主要的意象表現語言之一。正如齊白石所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我國不少油畫風景創作深諳傳統繪畫“追求神似和神韻而不苛求形似”的特點,吸收我國傳統繪畫觀念中的寫意精神,可能既不寫實也不抽象,在造型創作審美上同西方傳統具象油畫或現代抽象油畫不同,更強調描繪和表現事物的意象美,重視整體與本質狀態,不拘泥于自然事物的具體細節,因而往往能夠以油畫的形式創作出具備中國傳統山水畫“似是非是”“虛實相生”“以形寫神”特點的作品,實現自然物象與畫家心靈情感的融合統一、物象客觀形態與本質神韻的合一,也給觀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畫家往往以描繪印象和情境來對客觀自然物象進行創作升華,賦予客觀物象藝術生命。例如,林風眠的風景油畫往往表現出半具體半抽象的造型特征,如不求細節更注重整體形態的“遠山外形”和“外形流暢的拱橋”;寥寥幾筆卻盡顯鄉村小屋樸實寧靜之意境的“白墻屋舍”“楊柳秋樹”等。
綜合來看,油畫風景創作中的造型意象語言往往表現在對客觀事物局部或動勢的描繪,造型不必復雜具體,不必完整寫實,卻能在簡單的筆觸下展現自然風光的動靜結合、意形合一、虛實相生,描繪出風的動勢、光的溫度、水的流勢、云的變幻……表達畫家獨特的藝術審美和情感狀態。
色彩語言,情景交融
色彩作為視覺藝術中最有表現力的要素之一,也是油畫風景創作中意象表達的重要手法。色彩本身就具有獨特鮮明的審美價值,油畫風景創作中對色彩的運用早已不拘泥于傳統固定的色彩規律體系,自然物象原有的色彩往往只是作為創作參考,具體的色彩運用和搭配需充分結合畫家對物象的主觀感受、情感和審美,對油畫顏料屬性和作畫材質等要素進行綜合考慮,但也并不意味著色彩運用的隨心所欲,重點是通過油畫獨特的色彩運用實現“形”與“意”的合一,賦予作品獨特的生命張力和藝術靈魂。
油畫風景創作中的意象色彩運用,一方面服務于畫家自身主觀情感和藝術審美表達的需要,另一方面服務于作品整體布局以及自然物象獨特魅力彰顯的需要。畫家本身的審美和情感是油畫風景意象表達的重要來源。比如,林風眠的風景油畫在色彩運用上以橙、黃、綠、墨等為主,突出表現了林風眠情感審美上獨特的孤獨美感、細膩柔和、平靜深遠,這也正是其作品獨特意境和審美價值的重要彰顯。同時,自然物象本身的獨特魅力也是作品意象表達的重要方面,畫家需要巧妙地運用色彩來凸顯平常事物不平凡的藝術特質。比如,林風眠的《晨曦》中并未具體描繪初升的太陽,我們卻能通過橙黃紅綠的樹木和田野看到光的舒展與暖意,從而感受到作品所要傳達的晨光熹微、萬物初醒、暖陽映照的唯美意境。另外,色彩意象的運用也會基于作品結構形式審美的需要。如吳冠中的《長江山城》采用傳統水墨畫的黑、白、灰來表現畫面的東方屬性,畫面具體的物象形態被山城寧靜質樸的氛圍意境所概括,從中我們能明顯看到畫家對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追求。
寫意筆法,和諧統一
寫意筆法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鮮明特征之一,也是傳統繪畫寫意精神的重要體現。中國油畫風景創作中,畫家往往可以通過長短粗細不一的筆法筆觸來呈現特定意境、藝術風格以及主觀情感情緒,這實質上也是西方油畫藝術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深度融合的重要表征,是以油畫形式表現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因此,筆法筆觸也是油畫風景創作重要的意境表現語言。
筆法在意象油畫中的表現形式不同于西方傳統油畫,主要在于點、線、面的巧妙處理。首先,點的處理與油畫材質和畫家主觀情感審美緊密相關,油畫風景創作中大小點的處理也是作品意象表現的重要方式。比如,吳冠中的《早春》,通過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紅色、黑色的點來代表由近到遠視角下的房舍門窗,其形狀大小和分布亂中有序、自成一體,凸顯出小村的寧靜質樸,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水墨畫意境特點。其次,線條筆法在油畫風景創作中的運用深受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影響,線條的形式美、筆法的技巧變化,是畫家情感與自然物象融合的體現。例如,吳冠中的《河邊老樹》,在線條上講究輕重緩急、蜿蜒靈動、曲折變化,尤其向四周延伸的枝條,皆表現出老樹頑強旺盛的生命力;畫面中水面映照出的樹枝倒影線條渾厚柔密且延續緊密,遠山與天空輪廓虛實相生,更是巧妙自然,富有山水意境美。最后,面的處理在油畫風景創作中也會影響作品的意象表達。例如,林風眠的學生趙無極在創作中筆觸大膽灑脫,善于通過大面積的留白或虛無縹緲的空間感來傳達獨特的中國傳統藝術神韻。相對于色彩和造型,寫意筆法更加注重細節,于細微處營造意境,點、線、面的巧妙處理及和諧布局,正是油畫風景創作中意象語言的鮮明表現。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藝術觀念的更新,我國當代油畫風景創作始終在不斷發展變化中,中國傳統哲學、美學精神通過油畫這一藝術形式得到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油畫風景創作中的意象內涵不僅僅局限于用色彩、造型和筆法語言來表現,還可以通過構圖、層次、材料肌理等方面進行表達。但無論通過何種意象表現手法,都是形與意的合一,
是主客觀的相互交融,兼具中國傳統美學特色和西方藝術形式特點。而未來,隨著科技進步和跨文化交流加強,我國油畫風景創作,尤其是意象油畫的發展將迎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機遇,為了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廣泛的關注和認可,我們還需要繼續挖掘中國傳統繪畫美學精神內涵,積極開展更加廣泛的中西方油畫藝術交流活動,立足時代需求特點,創作出更多更優質的意象油畫作品。
(作者系河池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