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志敏烈士的不朽名篇《可愛的中國》誕生90周年之際,“赤子·大地——趙奇《可愛的中國》繪畫研究展”近日于方志敏的家鄉江西省上饒市拉開帷幕。在上饒市美術館內,畫家趙奇以深沉筆觸繪就的《可愛的中國》連環畫,將方志敏筆下“光明前途”的預言化作震撼人心的視覺史詩。
20世紀80年代,遼寧的年輕畫家趙奇懷著對方志敏的敬仰,選擇將《可愛的中國》作為他第一部獨立創作的連環畫題材。他憑借一腔赤誠,數易其稿,將這篇文學經典繪制為46幅畫作。這部作品開創了連環畫的新面貌、新風格,更因為作品中涌動的與方志敏名篇中一樣的赤子情懷,深受大眾喜愛,屢獲大獎,數次再版,成為一代美術經典。從《可愛的中國》開始,趙奇又陸續創作了《啊,長城》《靖宇不死》,被稱為他的連環畫三部曲。在歷史與現實、民族與個人、文學與繪畫的交織淬煉之中,他尋到了自己的藝術使命,一路向前。
策展人許柏成闡述了展覽主題“赤子·大地”的意涵:“‘赤子’既指方志敏的赤子之心,也指藝術家趙奇面對藝術的赤子之心。‘大地’則指的是養育方志敏烈士的熱土上饒。”展覽分為“相遇”“史詩”“交織”“回響”4個篇章,其中重點呈現作品原作與手稿的“史詩”篇章包括“赤子”“囹圄”“暗夜”“大地”“母親”“覺醒”“抗爭”“勝利”8個部分。為了凸顯原作的繪畫表現力,展覽沒有完全按照連環畫的順序呈現,而是根據題材進行分類,觀眾更能在相近題材的對比中體會作品的感染力。
從展覽中,觀眾可以了解到藝術家的構思、創作與誕生過程。比如,在表現方志敏監獄環境的畫面中,趙奇對“敵人勸降”這一情景四易其稿,反復推敲,跳出通常對烈士無所畏懼的形象表現,轉變為只有一張酒席的闊綽房間,從側面展現方志敏與敵人的交鋒。“母親”是《可愛的中國》中被頻繁提及的形象,代表著中國,趙奇反復斟酌,母親形象從苦難時期的飽經風霜到新中國成立后的陽光活力,展現出藝術家的細膩情感。
進行繪畫創作時,趙奇抱著對歷史崇高的敬意,根據過去的新聞資料照片、歷史影像,用繪畫進行再創作,在盈尺之間展現了“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抗日救國運動等歷史事件,帶給人強烈藝術感染力與真實的力量。“歷史不是塵封的史料。歷史永遠是屬于當代人的。我尋找的是自己該負的責任。”趙奇說。
展覽中的部分作品被放大近20倍,帶領觀眾走進作品深處,在細微處見廣大。展廳中還有場景還原,如囚禁方志敏的監獄。展覽尾聲特別設置了“回響”篇章,民國時代的桌椅、油燈、信箋等還原方志敏在獄中寫作的場景,觀眾可以在這種極具參與感與儀式感的形式中駐足思考、真切留言,跨越時空,表達對方志敏烈士的敬意,寫下自己心中“可愛的中國”。
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包林看來,趙奇的繪畫創作植根于其對文學的深厚熱愛與對歷史檔案的研究性學習中。文學為其藝術注入了信念、目標與價值觀,而繪畫則成為詮釋這些精神內核并將其代代相傳的重要媒介與手段。
江西省中國畫學會會長李暉表示,趙奇作品的藝術高度,不僅體現在其蘊含的深厚情感,也在于作品背后扎實的學術研究支撐。此外,畫作巧妙借鑒了如電影蒙太奇等藝術表現手法,使其具有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令人百看不厭。
此次展覽不僅是一次藝術作品的陳列,更是一次跨越九十載的靈魂對話,不僅生動詮釋了方志敏烈士的革命精神與崇高信仰,也彰顯了趙奇的藝術擔當與卓越才華,更點燃了觀者心中愛國報國的赤子情懷。